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饱和潜水作为人类迈进深海的一种重要技术,是所有海洋强国想追求并掌握的科技手段。船舶内置式饱和潜水系统作为饱和潜水技术的一种主要运用方式,其系统组成复杂,技术要求高,建造精度高,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以完工交付并已在海上成功运营的实船为例,介绍船舶内置式饱和潜水系统的单元组成及系统设计、建造过程中需要认真关注的节点及注意事项,为后续相关饱和潜水船舶的设计、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145 m饱和潜水支持船设计为例,简要介绍了该船饱和潜水系统的组成及布置,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需要为饱和潜水系统提供支持的各种系统的设计情况,使得饱和潜水系统与母船各系统和谐地融为一体,为饱和潜水系统的自主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船舶》2016,(1):29-31
饱和潜水系统作为大深度作业的主要方式,能够完成400 m海水深以内的诸多复杂水下作业。饱和潜水系统包括生命支持系统、潜水钟回收释放系统、居住舱、饱和控制室和潜水控制室等模块,这些模块的安装连接组成了一个完整功能的饱和潜水系统。以105 m潜水支持船为例,介绍饱和潜水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并讨论各个模块布置及安装的难点及方法,以保证各模块的布置和设计都能够满足规范及船上空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饱和潜水是现代海洋工程中重要的水下作业方式,能够完成300m以内的诸多复杂水下作业。饱和潜水系统由几个功能不同的单元组成,这些单元之间通过管线连接构成一个能够满足饱和潜水员日常生活、饱和潜水作业的有机系统。以惠州铺缆项目中饱和潜水系统在某动力定位船甲板上的布置为例,首先介绍了饱和潜水系统的功能单元组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各单元在甲板上布置的注意事项,最终达到既充分利用支持船甲板有限的空间,又能够使得饱和潜水系统安全、顺利地完成饱和潜水作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深潜水工作母船是一艘具有电力推进、动力定位、能为海洋救助打捞工程及海洋工程作业提供多种深潜水作业支持服务的特种工程船舶.该文简要介绍了该船基本概况,介绍了在300m饱和潜水、常规空气潜水、ROV遥控探测、大吨位海上起重等主要作业功能,二级动力定位、四点锚泊定位、船舶减摇、防倾调载、直升机起降平台与安全保障等安全保障功能方面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深水高风险的饱和潜水作业,梳理饱和潜水支持船对主要岗位人员和动力定位的基本要求,简述饱和潜水作业和潜水系统的概况,并结合潜水项目明确实际作业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考虑到饱和潜水系统设备不属于支持船自有设备,需在该系统与船舶的交汇界面处强调兼容性和可靠性,同时需在饱和潜水系统装船期间联合各部门展开研究、设计和预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海海况对船舶整体性能的要求较高,根据福伊特直翼桨的特性,以300 m水深的饱和潜水支持船为研究对象,分析福伊特直翼桨在潜水支持船上的应用前景,并对福伊特直翼桨安装工艺进行总结,为后续类似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饱和潜水设备是安装在饱和潜水支持船上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设备。为满足饱和潜水支持船的特殊作业要求,结合意大利饱和潜水公司DRASS设计的饱和潜水设备,从配电系统、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视和饱和潜水外部区域火灾报警系统等4个方面,对饱和潜水设备和船舶电气接口进行分析。形成的设计方法可为类似的饱和潜水支持船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掌握国际先进的大深度潜水作业核心技术和具有大深度、高海况作业能力的深潜水作业支持船自主开发关键技术,对深潜水作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船型设计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简要介绍国内外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深潜水作业支持船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技术的特征及深潜水作业支持船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为进一步发展深潜水作业支持技术装备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满足我国深水海域油气勘探开发作业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SAW 2049"号饱和潜水支持船是由挪威Sawicon公司承担基本设计,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主持详细设计,并将由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造的全球最先进的多功能饱和潜水支持船。该船为前倾首柱带球艏、艏楼、方艉、综合电力推进,并具有DP3动力定位的钢质海船。该船首部设有1台隧道式推进器和两台伸缩式全回转推进器、尾部设有3台全回转式推进器,船上配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动向、专利权国家分布和专利技术生命周期3个维度对深海潜水器的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专利权人技术聚焦分析其专利技术构成,并结合专利文本分析深海潜水器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与全球实现同步发展,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该领域的专利技术正处于技术成长期,全球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水下导航与通信、路径规划与安全避障以及潜水器总体设计3个方面,且仍有较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其中,水下导航与通信技术主要围绕提高导航精度与通信可靠性2个方面进行发展;路径规划与安全避障技术以环境建模与优化搜索、实时动态避障为研发热点,重点解决最优性、可行性和实时性问题;潜水器的总体设计以缩短潜浮时间、提高水下作业时间和续航能力为目的进行研发.  相似文献   

12.
分析饱和潜水系统气体试验阶段氦气估算的重要性和饱和潜水气体试验的相关内容。根据试验内容和要求,对饱和潜水系统试验阶段氦气用气量公式计算进行总结和实船示例,明确试验氦气的估算方法和估值大小,并进一步探讨优化试验方案的可行性以减少试验气体的方案选择。研究内容可作为类似饱和潜水船舶建造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海龙号专用饱和潜水支持船为例,介绍船舶配置、饱和潜水支持系统、饱和潜水作业流程,阐述船舶动力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DP)能力,提出船舶稳性改进措施,并对潜水装置外部处所消防设置、主竖区划分、救生艇配备进行说明,可作为今后同类船舶设计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型反冲式水下船体表面清洗刷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用于清洗船体表面的新型水下作业清洗刷的设计原理、基本功能和结构组成。该设计主要针对现有船体表面清洗技术的不足,利用潜水泵作为动力源,无需人员下水即可通过海水的反冲作用将刷体压紧在船体表面,并对船体表面进行清洗;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劳动成本,而且对环境及海洋生物也无任何污染影响,非常适合绿色航海业发展的环保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水下平台静水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下平台静力计算包含初稳性计算、潜浮稳性计算、大倾角稳性计算、重量重心统计等,传统潜艇、潜器等水下平台的静力计算具有计算过程繁琐、耗时长、效率低、数据不易更新等问题,导致设计人员大量重复性劳动。本文通过对CATIA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在水下平台三维建模基础上,编制静水力和重量重心计算程序,可直接计算、获取静水力要素并实现重量重心的自动统计,达到计算的自动化、程序化和数据的及时更新,提升设计手段,对潜艇、潜器等水下平台设计中控制浮态、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工程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某型水下平台的压载水系统组成,分析了其进水下潜过程的工作特点,结合静力学原理对平台进行分析和建模。针对进水控制系统为MIMO型且存在多变量耦合,采用模糊解耦的方法进行解耦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平台进水下潜过程稳定性控制方法。经Matlab仿真表明,这种控制方法能够满足平台自动进水下潜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快速性要求。最后,通过实际系统水下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舰船水下电场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舰船电场隐身技术上,北约国家海军大量采用了减少舰船电场的措施,并写进了舰船建造规范。将经典电磁理论的核心内容应用到具有导电性的海水中,以舰船水下电场的特点作为切入点,从电场测量、磁性定位、倾角校正三个方面分析,阐述舰船水下电场测量的原理,并提出舰船水下电场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8.
水下通信定位导航技术在海洋勘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海洋军事行动等各种作业任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水下通信技术和水下定位导航技术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从而对以上技术进行分析,并且着重分析水下定位导航技术中的几种不同的方向。最后对水下通信定位导航一体化设计中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及展望,对形成水下通信定位导航一体化组网、进一步提高水下通信的距离与可靠性以及提升定位导航的精确度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邱磊  吴梵  吕岩松 《船海工程》2014,(2):173-176,186
依据水下潜器深潜期间耐压壳结构的强度保障需求,以光纤光栅(FBG)原理为基础,针对水下潜器耐压壳结构特点,对光纤光栅应变传感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具体给出各监测子系统功能作用和监测系统流程。通过理论计算及复杂应力区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为实现光纤光栅测点优化布设提供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水下机器人模态(航态)单一的不足,完成了一种新型开架式模态切换水下机器人(MC-ROV)的总体设计方案,提出了ROV浮游与爬行模态切换方法,可实现浮游与爬行清污作业的自由切换,完成了ROV样机的装配,并进行了陆上系统测试、水密性测试、整体平衡实验。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下水试航实验,实现了视频捕获、直航、回转、潜浮等功能,完成了推进系统的推力测试,测试数据为进一步开展MC-ROV操控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