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撑作为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变动会对整个基坑支护工程产生较大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为此,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单排桩支护结构的二维有限元模型,以主—从接触面的形式考虑了桩土的相互作用,对比分析了单支撑在不同位置时对支护结构内力及基坑变形的影响。研究得出:单支撑的布置存在一个合理位置,当单支撑布置在该位置上时,支护桩的最大内力和最大位移最小,桩前土体的隆起量和桩后地表的沉降量最小。为类似基坑支护工程的支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炜正  吉明 《水运工程》2018,(8):154-159
深厚软土地基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影响巨大,支撑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基坑开挖的安全和经济。结合某LNG工程实例,对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结构受力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基坑底板厚度、支护墙折角对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并对内支撑的传力距离进行分析,总结了柔性支撑设计及施工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为类似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坑的支护结构变形决定着基坑工程的安全性。针对目前临河基坑支护结构监测技术与分析的不足,将光纤监测技术应用于临河基坑工程。以绍兴某水闸的基坑工程为例,将光纤传感光缆和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围护桩和支撑结构上,进而实现在开挖过程中远程自动化获取支护结构的精细化变形信息。监测结果表明:光纤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准确获取支护结构的变形信息。通过分析支护结构监测结果与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得出基坑外部的地下水位快速下降是导致围护桩变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非对称荷载条件下基坑为例,对比分析四种不同布置形式的内支撑的内力和变形,确定此类基坑较为合理的内支撑布置形式。结果表明,非对称荷载条件下基坑支护选择圆环内支撑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圆环内支撑对变形的控制十分有效;合理布置连杆及角撑可以大幅降低非对称荷载对内支撑内力变形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临近高铁的深基坑工程对高铁的影响及保护性存在很高要求,在基坑支护设计时应考虑各种情况,通过有效措施来保证高铁的安全运行。本文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某临近高铁的基坑支护工程为例,结合实际经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选取了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通过模拟数据,证明了其对高铁保护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船闸基坑开挖改变了地层中的原始应力状态,造成临近地面及临近建筑物产生变形。对基坑临近地面及建筑物变形进行预测,以选择经济合理的支护措施尤为重要。依托实际船闸基坑工程,考虑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基坑深度、放坡坡率以及地下水因素共同作用,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对各因素通过正交设计后的基坑施工工艺组合开展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组合下基坑临近地面不同位置处的变形特征。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滨海地区船闸基坑无支护情况下开挖时临近地面变形的三层结构(7-7-1)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得到的179组基坑沉降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21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对滨海地区基坑临近地面沉降进行预测。该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支护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周围环境复杂多变,分析了放坡+土体加固方案、支护桩+内支撑支护体系、SMW工法桩的支护结构优点和缺点,节省了工程造价和工期。实施结果表明,对于某软土地区的断陷盆地南部冲湖积平原地貌单元,这三种基坑支护方案在基坑稳定性和止水方面均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将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护了工程环境,此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土岩组合地层双排桩深基坑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总结某核电厂取水闸门井深基坑支护工程,论述了土岩组合地层基坑支护方案选型,介绍了双排桩支护设计及计算要点、基坑降水排水要点、监测项目布置以及基坑实际使用效果等。得出:土岩组合地质条件的基坑应进行分层支护,在上、下基坑间应预留一定的岩土体平台,在上部为砂层及珊瑚礁(块)混砂、下部为强(中)风化岩的基坑中采用无支撑双排桩结合止水帷幕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结合无锡地铁胜利门站工程实例,对深基坑支护中混凝土环梁支撑支护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复杂的空间受力体系简化为平面计算。经与基坑开挖后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说明计算方法是合理、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定阈式可回收锚索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昌火车站西广场基坑支护工程,介绍定阈式可回收锚索实用新型技术在基坑支护结构体系中的受力机理、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该技术操作便捷,质量可靠,回收率高,锚索的抗拔力可以较好的控制基坑变形,通过回收消除基坑支护锚索对周边邻地及建筑物的影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童亮 《中国水运》2014,(2):307-308
基坑支护是船闸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关系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如何结合地质水文条件确定基坑支护方案,确保方案合理可行,值得研究和探讨。依据南京划子河船闸工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作者对船闸工程基坑支护方案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可供类似船闸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对深层水泥搅拌桩支护的施工工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另外还深入探讨了深层水泥搅拌桩格栅墙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对比其他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护方案,水泥搅拌桩格栅墙支护方案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软土基坑复合土钉支护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钉墙技术是一种新型、经济的基坑支护方式,将土钉与预应力锚杆结合形成复合土钉墙支护。文中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进行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的二维动态模拟分析,得到了基坑水平侧移、土钉与锚杆的轴力、土体应力。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模型合理能够反映复合土钉墙的支护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得到临水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响应,从而对支护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价,考虑土体的空间变异性,建立临水基坑随机有限元模型,并将模型中参数符合随机场分布的特征单元图像化,构造多通道灰度图像数据,将其输入到构建的CNN网络中进行训练,对临水基坑随机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学习,并预测不同随机场参数的临水基坑变形响应,进而得到具有统计意义的临水基坑支护结构响应。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和随机场的临水基坑分析方法能够准确预测支护结构的响应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5.
河北1号节能改造开发工程的基坑深度为7.35m,为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的稳定和安全,需要对基坑进行支护结构和降水系统的计算和选型。根据该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建筑环境特征,确定基坑北侧采用1:0.7放坡,挂网C20细石混凝土喷护方案,东侧住宅处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桩支护结构形式,其他侧采用微型钢管桩复合土钉墙支护方案。降水采用管井降水,在基坑外缘呈封闭状布置。通过对基坑支护和降水方案针对性的计算分析,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和安全,节约了成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志全  程岩 《中国水运》2007,7(8):61-63
运用FLAC~(3D)软件对郑州某基坑工程进行了开挖与支护模拟计算,对基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土钉支护工作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得到基坑边坡变形和受力以及土钉受力的规律。最后结果表明应用FLAC~(3D)程序对基坑土钉支护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通过计算得出不同开挖阶段的基坑边坡位移、基底隆起以及对土钉拉力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条形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基坑平面为长条形的支护结构设计中,支护结构的空间效应已不能忽略.提出了一种考虑支护结构空间效应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一实际工程进行分析计算,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比传统方法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明楼站深基坑工程,为了解决特殊富水软土大变形问题、浅基础沉降控制以及基坑跨越河道特殊情形问题,采取了坑底加固、围堰截流、局部支护墙加厚等特殊加固措施和施工方案。通过现场监测发现基坑施工完成后临近浅基础建筑沉降均满足要求,临近管线沉降及支护墙变形最大值均超出预警值,不同位置的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基坑开挖阶段,但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仍会一定程度的沉降和侧移变形。说明富水软土区地铁基坑施工对周围地表及管线、支护墙变形影响较显著,实际工程中有必要增加加固措施,提高支护墙抗侧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粉细砂主要由单矿物颗粒组成,具有无粘性,易液化等特点,在粉细砂地层中开挖基坑,支撑结构受力较大,若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容易产生桩间漏水,涌水涌砂等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某地铁盾构接收井位于粉细砂地层中,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与内支撑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固,降水井配合止水帷幕来疏干基坑内地下水,通过gts模拟该基坑开挖过程,并和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粉细砂地层中盾构接收井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长条形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在基坑平面为长条形的支护结构设计中,支护结构的空间效应已不能忽略。提出了一种考虑支护结构空间效应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并用该方法对-实验工程进行分析计算,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比传统方法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