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存在形式,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在1997年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中指明:“电子文件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传递和处理的文件。”因此虽然电子文件的状态是由计算机生成的数字代码,但本质上是“文件”,是人们办理事务的记录信息,有别于其他数字信息。电子文件具有文件的属性和用途,其种类有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图像文件、声音文件和多媒体文件等。国际档案界对电子档案的概念尚未形成共识,在上述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中把档案馆接收和保存的电子文件称之为“具有档案性质的电子文件”而不  相似文献   

2.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是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快速发展产生的一个新概念、新事物,将是21世纪档案工作中最重要的概念和事物.为此,国内档案界对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方面展开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3年7月,国家档案局颁布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对电子公文的归档做了规定,对推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无疑是极大的促进.但我们也看到由于应用程度不同,电子档案归档在各单位中存在着差异,本文就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正非 《上海港科技》2004,(4):13-17,34
近年来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正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高度重视,并已制定了较成熟的管理办法,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但这些办法和软件一般不合适中国国情,不能直接引进使用。国内对电子文件归档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虽然去年国家档案局颁发了《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为电子公文归档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但它毕竟只是局限于电子公文、局限于在归档这一环节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技术进步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目前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倾向是大家把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等硬件环境方面,而对目前急需解决的档案信息的著录问题不够重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比大家十分关切的计算机硬件等方面更加应当引起注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随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以及《CAD文件管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以及《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一批与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发布与实施,表明包括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国家档案局以档发[2002]8号印发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唯一一个专项规划,是第一个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是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要求,实现信息化带动策略,以档案信息化带动档案事业各项工作开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实施纲要》提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到‘十五’末,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全国档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档案的电子化、信息化以及电子档案的发展将主导未来的档案管理工作,本文结合长江船舶设计院科技档案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文件在新形势下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对目前和未来的电子文件管理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一、立足信息化、网络化,统一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 档案信息化工作是指档案部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包括信息收集、利用的网络化,档案存贮的数字化以及档案整理的标准化等。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突破制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解决对“有效”电子文件的收集、海量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通过网络提供电子文件利用服务等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则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前,期刊杂志上关于CAD图形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论述颇多,主要集中在电子档案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电子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电子档案的保管与检索利用等方面,而对CAD图形电子文件的管理、收集积累和归档等方面的内容涉猎较少。笔者认为,CAD图形电子档案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其管理系统是由CAD图形电子文件的积累、整理和归档等前期要素及CAD图形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等后期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的要求,中船集团公司在2000年下发了《关于在中船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中实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李实祎  赵云涛 《中国海事》2012,(2):19-22,29
2011年10月1日起,海事机构开始负责港口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征收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1]29号)(以下简称《办法》)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港口建设费征收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海财会【2011】551号)(以下简称《规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实施,新时期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但从目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可谓形势有喜有忧,外部困境和内部矛盾并存,其中体制性障碍是显性的突出矛盾。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在改革和创新中求发展,转变观念是前提,提高质量是核心,体制改革是关键,管理创新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文件连续体理论。该理论认为:从文件创建到作为档案保管和利用是一个一致的连续管理过程.并主要以纸质文件和后端控制为特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子文件指南》应运而生,并把电子文件的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电子文件设计阶段、创建阶段、管理阶段和利用阶段。该指南与纸制文件所不同的是必须前端控制。自此,如何实施电子文件的有效管理引起了档案界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职能部门产生了大量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工作的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收集归档是一项更为艰苦细致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如何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提高进馆档案的数字化率,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是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79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就档案工作做出了新的指示和决策,档案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我国档案事业进入了恢复和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一、重申了“文化大革命”前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档案工作原则、体制和方针,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和《国家档案局组织简则》三个关于档案工作的基本文件。  相似文献   

15.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的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  相似文献   

16.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行管理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单位形成了电子和纸质两种文件。其中有些文件只有纸质形式,有些文件只有电子形式,也有些文件同时以两种形式存在。当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时保留并双双归档时,就形成了两种介质的两套档案。对两种不同介质的档案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这种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时归档、同时进行管理的模式,我们称之为档案管理的“双轨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在水文系统广泛普及和应用,大量的电子文件随之产生。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加快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黑龙江省教育厅提出的《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的通知》(黑教办发[2006]104号)文件要求,加快我院档案事业的发展,促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改变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我院组织相关人员到省内外教学档案管理颇有成绩的院校进行参观学习,结合本院具体情况,近几年来在教学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面有所侧重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面对日益高涨的信息化改革浪潮,以传统手工作业为主的档案行业自然也不能置身于外,优存劣汰的生存哲理迫使档案从纸质文件形式向电子文件形式飞速转变,造成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档案信息记录的主要形式表现为电子文件,它的产生、移交、归档、管理和利用都是在基于互联网、局域网等环境下利用计算机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范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定于2007年5月中旬在广州市举办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培训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