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基线平整、不含突出附体的船舶,采用纵向进出坞,是一种传统、安全且便捷的进出坞工艺。有附体的船舶采用常规纵向进出坞会导致进出坞水深要求的增加。本文结合实例,对带有附体的船舶进出坞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进出坞工艺下的水深要求,优化进出坞工艺,提高船坞的适应性,以获得较好的工程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建造5万吨左右及以下各类型船舶进坞布墩的原则、精度要求、布墩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船舶坐墩的工艺要求等,以期对新造船再进坞布墩工艺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和总结,更好地保证今后各新建造船舶再进坞布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作业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船坞引船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工艺布置、设备主要参数选取是影响船舶进出坞作业流程的重要因素,引船系统的选型及布置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船型、工程投资、船舶进出坞作业效率等多方面。本文阐述了引船系统主要机构组成,说明了不同等级船坞所适应的引船系统配置方案,并列举了相关实例。针对国外某船厂项目,对引船系统主要设备(绞车)的参数选取进行论述,提供绞车两种不同的布置型式,即绞车布置于轨道延长线和绞车布置于坞首中部两种设计方案,从多个角度对两种布置方案进行比选。最后对该项目整体进出坞流程及人员配备进行阐述。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船坞引船系统设计经验,为相关船厂项目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型船舶出坞的要求,建立了船舶出坞过程仿真数学模型,包括船舶出坞操纵的基本模型、水动力模型以及拖轮等的作用力计算模型.编程计算了大型船舶出坞过程中的环境载荷,对大型船舶出坞过程进行仿真预报.以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为例,计算了该船受到的总的环境外载荷,并对该船出坞运动轨迹进行仿真预报.  相似文献   

5.
《上海造船》2015,31(6):38-41
潮位是船舶进出坞的必要条件,船舶在低潮位时的进出坞有别于潮位充裕时的进出坞。针对低潮位对某型舰船进出坞的影响,从进出坞方式、船舶配载、坞墩、船坞、钢浮箱5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选择合理的进出坞方式,制定合适的配载方案,降低坞墩高度,运用轨道式坞墩和可移动式坞墩,采取挖坞坑的方式优化船坞并采用钢浮箱工装。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低潮位对水面舰船进出坞的限制,对其他船舶的进出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穿浪型双片体高速客滚船在恶劣海况下的航行综合性能具有其他类型的高速船不可逾越的优势,是未来海峡和短途客滚摆渡、高性能高速船发展的方向。但是铝合金船相对于钢质海船来说,缆桩和船壳板比较脆弱。拖船协助大船作业时用力过猛,船舶缆桩和船体外板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船长要慎重使用拖船助操。穿浪型双片体高速船进出船坞作业时,船舶艏向与船坞轴线的交角大于5°,船舶前端细长而薄薄的长剑状穿浪结构可能会触及坞墙而受到损害。本文以"海峡号"在宁波环海重工船厂进出坞作业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供存在类似问题的船舶进出坞作业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型船舶出坞的要求,建立了船舶出坞过程仿真数学模型,包括船舶出坞操纵的基本模型、水动力模型以及拖轮等的作用力计算模型。编程计算了大型船舶出坞过程中的环境载荷,对大型船舶出坞过程进行仿真预报。以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为例,计算了该船受到的总的环境外载荷,并对该船出坞运动轨迹进行仿真预报。  相似文献   

8.
基于营运中船舶坞修和检验的重要,结合相关船级期间检验和特别检验的保持,从船舶坞修准备、船舶坞修过程、船舶坞修完成等三方面对船舶坞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对于维护和修理营运中的船舶、确保船舶始终处于安全适航性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超长双艉鳍线型船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其进坞的主要技术难点,针对各难点提出了艉部设置高墩、倒进坞以及横向限位桩限位的进坞工艺,保证了该船舶顺利安全入坞,为后续同类超长距双艉鳍线型船舶的进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钱立保 《中国修船》2007,20(1):22-23,25
文章分析了船舶修理中有关坞内工程修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从质量管理和监督的角度较全面地阐述了参修人员在船舶修理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对船舶的坞内修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解决母艇携载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在水下自主回收和对接的问题,基于惯导(INS)、声学超短基线定位(USBL)、光学等信号引导的多源数据融合,提出一种面向移动平台的AUV水下回收对接引导方法。[方法]为此,设计融合多传感器信息的扩展联邦卡尔曼滤波器,采用分散滤波并再经信息融合方法以提高滤波精度。分别以INS和USBL及光学探测信号作为子滤波器的输入信息,结合AUV水下回收对接过程中的5个阶段分别建立运动方程,最终得到适用于移动平台搭载的AUV水下对接引导系统的多源数据融合导航算法。[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系统鲁棒性和控制精度,[结论]可满足母艇水下回收作业对接的工程要求,以及作为AUV水下自主回收操作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下连接器的对接作业是水下工程作业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依靠摄像机传回视频进行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难度大、依赖操作员经验的问题,设计基于双目视觉的水下连接器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水下连接器的颜色特征确定检测范围,之后在检测范围中以水下连接器为模板进行初步定位,然后根据水下连接器端面的成像特点检测椭圆特征,并进行双目匹配获得相关三维点坐标,最后计算得出水下连接器的位姿。实验表明,该方法位置测量平均误差1.3%,姿态测量平均误差3.5°,可以较好地为水下连接器对接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水下平台静水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下平台静力计算包含初稳性计算、潜浮稳性计算、大倾角稳性计算、重量重心统计等,传统潜艇、潜器等水下平台的静力计算具有计算过程繁琐、耗时长、效率低、数据不易更新等问题,导致设计人员大量重复性劳动。本文通过对CATIA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在水下平台三维建模基础上,编制静水力和重量重心计算程序,可直接计算、获取静水力要素并实现重量重心的自动统计,达到计算的自动化、程序化和数据的及时更新,提升设计手段,对潜艇、潜器等水下平台设计中控制浮态、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工程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夏国光  尤乐 《水运工程》2011,(3):173-176
在某预制场造船基地改造工程中,船舶下水滑道采用了水下现浇模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船舶下水方式为气囊滚动式下水。为保证船舶顺利下水,滑道的坡度及平整度是工程施工的控制重点。在以往的工程中,水下现浇模袋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护坡工程,对坡度及平整度的要求低于船舶下水滑道。针对水下现浇模袋混凝土和船舶下水滑道的特点,此工程在基床整平、模袋加工、模袋铺设和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细节进行了把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舰船用纵向水密封电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江  陆云春 《船电技术》2010,30(12):32-36
水下舰船及深水域设备的发展要求具备承受高压水纵向密封性能的电缆与之配套。本文对舰船用纵向水密封电缆的研制作了介绍,并对其主要的性能作了阐述,以对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力式升船机因其下游对接过程中存在多重流固耦合,如船厢与船厢池、船厢内水体与船厢、竖井水体与平衡重等,对接过程升船机受力较传统钢丝卷扬下水式升船机更为复杂。为保证水力式升船机下游安全高效对接运行,对水力式升船机制动器工作状态和下游对接位选取进行深入研究。依托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原型观测下游对接过程试验,探讨下游制动器工作方式、船厢对接位对升船机运行的影响,推导有对接水位差制动器不上闸时开启船厢门船厢位移公式,得出制动器工作方式与船厢对接位选取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升船机承船厢对接过程是升船机运行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接过程中船厢内的水面波动直接影响厢内船舶的安全停靠和水力式升船机同步轴工作条件。针对这一过程中厢内水面波动变化特性对升船机安全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在不同对接水位差启闭卧倒门和在不同航速进出船厢的500吨级船舶实船试验。重点探讨了对接水位差、船舶进出船厢航速对厢内水面波动特征值的影响,给出了船厢内波动振幅与水深和水位差的经验公式,分析其对船厢和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实船试验成果验证了景洪升船机500吨级船舶通航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水下远距离传递信息困难,以及受自身携带能源的限制,水下无人航行器(AUV)需要通过母船回收进行能源补充与信息传递.为研究AUV水下回收时的复杂流场,本文基于STAR-CCM+软件,采用重叠网格技术对于潜艇回收AUV时的流场进行研究,分析了AUV在回收过程中受到的压力、流场中的漩涡和速度分布等水动力性能,为水下回收AUV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舰船水下电磁场国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外在舰船水下电磁场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国外在测试系统研制、传感器技术、实船测试、数据获取、建模分析、海洋环境和目标特性等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列举了电磁场特性在舰船隐身控制和水中兵器上应用,以及在舰船电磁场研究方面积累的手段和经验;讨论了国外对舰船水下电磁场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单体复合船型是基于减纵向运动组合附体技术研发的高耐波性船型。基于性能优良的圆舭船型进行深V船型线型设计,再应用减纵摇组合附体技术,生成深V单体复合船型,使其耐波性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时对静水阻力影响较小。本文基于某四千吨级圆舭船型,经过深V改造生成深V主船体,并设计匹配的首部组合附体和尾板,生成四千吨级单体深V复合船型。通过合理的主船体和附体构型设计和水动力布局,有效降低深V船型兴波阻力。经模型试验验证表明该单体深V复合船型对静水阻力影响不大,耐波性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