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空气弹簧联轴器模型,分别利用Rebar单元和Herrmann单元模拟帘线以及气胎胶囊,从而实现对刚度特性的计算。本文分析比较了影响空气弹簧径向刚度及轴向刚度的多种因素,包括结构形式(如气囊对数、气囊容积、气囊高度、气囊有效直径)、气囊帘线材质、帘线层数、帘线的角度、橡胶的材料特性以及气囊初始充气压力等。通过有限元仿真设计方法,对几种影响空气弹簧刚度特性的因素进行了优化,从而确定空气弹簧联轴器的参数。本文不但得到了各参数影响联轴器刚度的趋势,而且得到了各参数下联轴器的刚度值。 相似文献
2.
3.
4.
5.
起重机动载荷冲击是起重机大型化、高速化、轻量化设计的重要基础问题,根据结构动力学原理推导了起升冲击载荷的计算方法,分解了起重机的刚度组成并提出了快捷的计算方法,经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对于提高起重机的刚度认知,提升起重机设计工作的效率,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水弹性分析方法研究船舶在规则波及不规则波中迎浪航行时的结构动力响应(运动、剪力和弯矩等)。确定流体载荷时应用了扩展的切片理论,其中计及由于船体的非直舷、剖面吃水的瞬时变化和船体振荡的非简谐特性所导致的非线性,同时还考虑了波浪冲击、出水和上浪的影响。运动方程是在时域内步进求解。数值计算结果与规则波中的模型试验相比较,符合程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8.
9.
10.
钢丝绳减振器冲击载荷特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钢丝绳减振器冲击载荷特性规律,进行了准静态加载试验和冲击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发现,冲击曲线和静态曲线均为非对称滞回曲线,前者的回线面积要大于后者.依据试验结果,将冲击载荷特性分解为不依赖速率的非对称滞迟特性和依赖速率的粘性效应两个不同部分,并从干摩擦机理上对依赖速率粘性效应的出现进行初步解释.基于这一分解方式,对各环节的特性进行数学描述,并将它们耦合,从而建立钢丝绳减振器冲击载荷特性模型.最后,以冲击特性理论模型和实测冲击输入为基础,建立基础冲击输入的单自由度系统,并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冲击响应.冲击响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所建立的钢丝绳减振器冲击特性理论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弹性体假设对直径为0.533 m、以100 m/s速度入水的航行体建立了高精度流固双向耦合数值模型,并试验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入水仿真,获得空泡及载荷的演变规律.主要结论如下:随着入水角减小,喷溅水幕的闭合时间推迟,空泡非对称性加剧;弹性体在入水时承受的冲击载荷峰值小于刚性体,且呈振荡衰减趋势;航行体应力峰值呈圆环形分布,应力在入水初期出现峰值并振荡衰减,而且在尾部出现应力集中;斜入水时,应力分布及头部纵向变形不对称.随着入水角的增大,应力和应变的峰值增大,应力波传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3.
14.
简介高弹性联轴器在船舶动力装置中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动力装置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船舶在动力装置中选用高弹性联轴器来解决轴系的振动与噪声问题。文章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为准确了解冲击载荷作用下中间轴承润滑性能,以流体润滑理论为基础,建立冲击载荷作用下中间轴承流体润滑数值分析模型,考虑表面公差参数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Reynolds方程,获得冲击载荷作用下的中间轴承油膜厚度、轴心轨迹等参数,对比分析得到冲击载荷作用下中间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大型工程结构采用标准有限元程序进行动态响应分析的可行性,提出了移动变载荷的冲击等效加载方案,将时变连续移动载荷等效为一系列作用位置及有效作用时间均不同的冲击载荷,加载在有限元模型上进行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以分析移动载荷作用下梁的动态响应为例,验证了该冲击等效加载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了积分步长及载荷离散时间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指出在一个载荷离散时间步长内,采用8个左右的积分步长,可保证计算精度.该等效方案可以拓展到移动载荷作用下的大型结构动态响应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绞吸式挖泥船定位桩拔桩力的计算方法,比较了API—RP2A与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分析的计算方法,两者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并进一步讨论了拔桩过程中桩侧摩擦阻力的各种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弹性浮筏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冲击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浮筏隔振系统是一种集集中质量,弹簧,阻尼和弹性连续体为一体的复杂动力学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重要设备的振动隔离.本文以多体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对弹性浮筏隔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考虑筏体的刚体运动和弹性变形的耦合,由此推导出整个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振动方程.结合具体的算例,求出了弹性浮筏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对不同冲击激励的响应,指出了筏体的弹性变形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弹性模型的全面性和合理性.该研究可对浮筏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