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体系及评价(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峻岩  贾大山 《水运管理》2005,27(10):24-28
3 我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体系 3.1 海上运输通道的可替代性 我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但运输船舶都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使得我们对其替代方案研究较多,这些方案包括水路替代方案和陆路替代方案,主要有如下几个方案。  相似文献   

2.
能源,主要是石油,已成为当今各类重大国际事件的重要诱因,大国之间下在打一声没有硝烟的石油争夺战。我国从1993年起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原油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03年进口将达8000万吨。石油净进口国的储备量应达到适应120天中断供应的水平。在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唯一没有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国家,国内石化企业的石油商业储备也只能维持7天左右的生产用量。海运成本仅是管道运输成本的1/15,今后海运仍然将是我国主要的石油进口通道。我国进口石油只有10%由国轮船队承运。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海上能源安全通道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作为保障.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原油进口为9112万吨,较上年劲增3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报告认为,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最少也要4.5亿吨,届时石油对外的依存度可能接近60%,石油年进口量将超过3亿吨.石油供求缺口大、运输安全要求高、对经济的影响大,决定了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石油安全.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是能源安全与海上通道安全彼此交织在一起,目前中国90%以上的进口石油需要通过海上油轮运输,将中国能源的供应链暴露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从而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提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90%是通过海运完成的,确保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对我国能源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当前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存在的主要风险,重点从替代海运通道角度提出保证我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唐兆军 《中国海事》2012,(12):39-4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进口的需求量也相应地越来越大,我国现在的能源对外依赖已经达到了56%,石油进口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对石油的运输主要是依靠海上运输,尤其是大型VLCC的运输,同时从安全可靠性、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考虑,船靠船作业完成的油运比重也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多,而为了能够安全顺畅地完成海上过驳作业,提前做好操作计划、做好作业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危险品、垃圾运输产业航运比例达到了95%以上,在这样庞大的运载数量下,水路运输安全就成为了各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上海环境物流有限公司为例,论述建立海上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海上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以期为当前海上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方案。  相似文献   

7.
船舶运输安全,是一个只有开始没有终结的永恒话题。纵观海事海损个案,可谓触目惊心、五花八门,乃至于匪夷所思、离奇离谱。海事发生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考问:为什么会这样?这起海损本不该发生的!依笔者航海多年的实践,就船舶运输安全的风险源的控制提出“人为因素、船舶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与船舶运输安全”四点立论,并以人为因素为首要论点分解论述,以期抛砖引玉,与专家、同行们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8.
海上交通安全标准的新方法——FSA规范安全评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品 《世界海运》1997,20(1):28-28,32
介绍国际海事组织正在组织力量进行研究的,用于制定海上安全标准的新方法-FSA(FormalSatetyAssessment)规范安全评估的背景和内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安全管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宇翔 《世界海运》2005,28(2):16-17
分析了中国LNG的需求前景及发展现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利用安全科学理沦,从组建船队、培养船员、建设码头、控制作业条件等四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安全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於健 《世界海运》1996,19(5):24-26
本文从加强海事统计与分析、执行ISM规则和加强人员培训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加强和改善海上运输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