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下声呐图像目标检测问题是一项重要而困难的工作,采用滑动窗计算图像中各像素点处邻域像素灰度的统计量,利用最大熵图像分割算法确定检测阈值,并利用均值、标准差、偏态和峰度等统计量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对声呐图像中的目标回波区和阴影区域均可实现较好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运算效率高、实时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候、全方位的目标监测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和工业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的舰船目标检测技术,海上舰船目标的检测和识别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能够提高海上交通的管理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成像原理,然后基于LEE滤波器介绍SAR图像的噪声处理,最后针对舰船SAR图像的目标特征进行了识别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化》2014,(2):31-31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近日在《中国交通报》上撰文指出,2014年水运行业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促进水运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管理服务为抓手,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在促进水运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将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边缘检测方法根据图像极值点筛选图像边缘点,导致检测到的边缘图像不清晰,平均能量值偏低,提出噪声干扰下船舶遥感图像的目标边缘检测方法。采用频域Fourier变换去除图像噪声;选择Canny算子,设计目标边缘检测流程;平滑去噪图像,根据图像边缘梯度极大值点,筛选图像目标边缘点,分割图像目标和背景,实现目标边缘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1%和10%梯度下的校验噪声模拟的噪声干扰下船舶遥感图像中,研究方法相较此次实验选择的方法,检测到的目标边缘图像平均能量值高。  相似文献   

5.
模糊舰船图像的有效分类识别可提高对目标的准确打击和辨识能力,提出基于视觉传达和图像增强的模糊舰船图像目标分类检测模型。构建模糊舰船图像的多传感视觉采集模型,采用目标图像与背景图像差分分析方法实现对舰船图像的目标特征提取和聚类处理,根据视觉聚类传达和目标图像的特征点增强结果,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对舰船目标图像的分类检测。测试得知,该方法进行舰船目标分类检测的聚类性较好,识别精度较高,视觉传达效果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序列图像中的运动目标检测是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以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视觉监控系统、医学图像分析、工业检测以及军事等领域中都有应用。文章重点对运动目标检测的算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和比较三种常用运动目标检测的算法,提出了一种使用改进的背景更新算法检测运动目标的方法,并利用Intel公司开发的OpenCV提供的函数库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稳定地提取背景图像,抑制运动目标对背景的干扰,有效地提高了运动目标的检测概率。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IR成像系统在舰船目标检测中的应用备受关注。由于IR图像存在背景灰度非均衡的特征,从而使得常规的图像分割方法很难对舰船目标进行准确检测。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探寻一种能够对背景灰度非均衡的舰船目标图像进行有效分割的方法。本文从舰船目标图像分割的现状分析入手,对背景灰度非均衡的舰船目标图像分割方法进行论述,期望本文研究能够对舰船目标图像分割精度的进一步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基于红外成像的舰船目标实时检测跟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11):141-145
提出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舰船目标实时检测与跟踪方法,首先通过图像增强提高信噪比,增强目标轮廓清晰度;接着对红外图像中的水天线进行检测,确定目标所在的候选区域,在候选区域内完成目标的定位检测;最后通过波门跟踪算法对序列图像中的舰船目标进行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工人的安全帽佩戴进行智能化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航电工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由目标检测模块和网络通信模块构成,按照 C/S架构部署,并成功应用于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施工现场。其中目标检测模块采用先进的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中的安全带和安全帽进行特征提取、分类和定位,完成识别;网络通信模块通过网络连接视频采集终端、服务器和视频播放终端完成图像采集、传输和显示。对系统各组分的测试表明,系统各项功能完备,各模块间连接完好,能够完成工程建设过程各场景的实时图像采集、传输、识别和显示功能,为龙溪口航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珠江水运》2001,(2):5-9
在2001年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上,黄镇东部长在讲话中总结了"九五"期我国水运发展取得的成就,确定了我国"十五"期改革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速度目标值是城际铁路设计时的核心指标,在选取时主要以适应客流需求、与区域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协调、与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原则,体现有利于吸引客流、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的效益最大化原则。速度目标值的选择主要通过本线客流特点、时间目标值的选择和具体多个速度目标值的比选得出。文中以长沙—益阳—常德速度目标值的选择为例,阐述铁路设计中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邹岗  田晓东  刘忠 《舰船科学技术》2007,29(6):177-179,183
针对高频声呐图像目标检测问题,基于数学形态学算子,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定义多尺度多形状的形态结构元素,对各像素点进行形态开闭运算,并采用阈值评判方法实现目标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实时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并且可有效地克服背景中岩石等自然景物的影响,实现人造目标的准确提取.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特征的单帧红外小目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小目标自身的特点,给出了一种改进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低通滤波进行预处理,然后保留灰度值大于预处理图像均值的点。由于小目标在红外图像上所占像素很少且是区域能量较高的点,遍历整幅图像,滤除连续的像素点,得到小目标或斑目标,为了进一步检测分割出候选目标点,考虑到目标点的局部能量较大的特征,通过合理的设定阈值,缩小目标点的范围,为后续目标轨迹的检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红外序列图像帧间匹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彤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1):181-183,187
文章在现有单帧图像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同步跟踪运动目标的帧间匹配算法。算法采取对相邻两帧间像素点匹配,匹配过程与当前两帧外的其余帧无关,把匹配结果兴趣区域像素点对应的另一个全零矩阵位置值赋为1,顺利输入检测后的单帧图像,执行匹配操作,实时形成目标运动轨迹。该算法结构简单、存储量少、计算速度快,硬件平台要就低,可有效地完成对多个目标、交叉目标、迎头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根据仿真和实拍照片的试验,证实了算法理论上的优点,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消除舰船目标检测中海面背景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块混沌特征的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数据量法计算图像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分析运动目标存在时背景信号混沌特征的变化,检测淹没在混沌背景信号中的目标信号.实验采用400帧图像进行检测,检测率为100%,虚警率为5%.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地检测出海面背景下的舰船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协同式和非协同式目标识别系统应用背景出发,系统的分析了国外目标识别系统的技术现状,总结了系统特点与发展趋势。从系统顶层设计角度上提出了目标识别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标毁伤判据是炮兵进行精确毁伤效果评估基础,对评估结果的优劣有重要影响。在分析目标结构、易损性和目标图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目标的遥感图像特征为底层毁伤因素的遥感图像毁伤判据建立方法,并建立了毁伤判据。最后,对遥感图像毁伤判据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毁伤判据相比,基于遥感图像的毁伤判据评估结果更加精确,实现了自动毁伤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8.
声纳浮标网络可用于对潜艇等水下目标进行定位。针对声纳浮标节点的特性,提出一种新的时间加权质心算法。新的时间加权质心算法将各个节点探测的信号强度反映到节点发送探测信息的等待时间中,利用等待时间的长短对各节点位置进行加权,因此权重体现了各节点到目标的距离,提高了目标定位精度,而通信量与一般质心算法相同。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与战场环境相适应的红外目标警戒与跟踪问题,在介绍传统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基础上,分析了先检测后跟踪算法(DBT)与先跟踪后检测算法(TBD)的优缺点,并结合海空背景下运动目标红外成像特点,提出了一个研究方向—边检测边跟踪算法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序列图像中相邻帧间进行匹配,完成一个基本的检测与跟踪过程,与输入单帧图像同步输出目标运动轨迹,适用于舰载光电跟踪仪的软件优化升级,具有较高可靠性、实时性和军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图像立体视觉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目标多幅照片进行三维重建进而利用板块元方法计算其目标强度的方法.针对该方法进行了潜艇线型模型恢复实验,对恢复的模型进行了目标强度计算,并分析了该建模方法的建模误差对目标强度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