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俄原油管道于今年九月下旬竣工,中国的原油供给和原油进口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也标志着中国向确保未来能源安全的目标又迈出了一步。最终,中俄原油管道的输送能力将达到设计能力的每年1500万吨,这相当于中国2009年陆运进口石油总量的90%,所以这条管道的建成已经将中国的陆运石油进口量提高了接近一倍。而海运贸易会将因此受到影响么?  相似文献   

2.
2004年,全国海运进口原油1.1亿吨,同比增长37%,占原油总进口量的91%,可见油轮海运的主渠道地位难以撼动。但海运进口原油的快速增长受到港口和船舶的制约。为缓解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在目前,发展海上原油船对船过驳是缓解超大型油轮运输和我国大型深水油码头严重不足的矛盾、实现国际远洋运输与国内运输直接对接的一个最省时、最经济的物流环节。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俄原油管道于今年九月下旬竣工,中国的原油供给和原油进口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也标志着中国向确保未来能源安全的目标又迈出了一步.最终,中俄原油管道的输送能力将达到设计能力的每年1500万吨,这相当于中国2009年陆运进口石油总量的90%,所以这条管道的建成已经将中国的陆运石油进口量提高了接近一倍.而海运贸易会将因此受到影响么?  相似文献   

4.
过去几年,国内对原油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原油进口增长强劲。使得中国政府为原油进口的多元化而不停地努力2010年,91%的进口原油是通过海运的方式运输到国内,中国政府尽可能快地扩大和丰富原油海运进口来源,从下面的每月图表中看到,2002年开始,来自非洲的原油(特别是西非原油)占中国海运原油进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过去几年,国内对原油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原油进口增长强劲。使得中国政府为原油进口的多元化而不停地努力2010年,91%的进口原油是通过海运的方式运输到国内,中国政府尽可能快地扩大和丰富原油海运进口来源,从下面的每月图表中看到,2002年开始,来自非洲的原油(特别是西非原油)占中国海运原油进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海域原油过驳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伴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油需求大幅增长,油轮海运作为原油进口主渠道,越来越受到油轮大型化、航道吃水限制和大型深水油码头严重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原油过驳克服了这些矛盾,缓解了油轮滞港,长三角连续四年原油过驳量达到500万吨及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据德鲁里预测,2010年亚洲地区原油进口量仍将保持强劲,主要产油区中东和非洲的原油出口量也将随之增加,预计2010年全球原油海运量将为19.23亿吨,同比上涨0.2%。中国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积极效果已经显现,同处亚洲的印度经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进口持续增长,近年进口规模更是迅猛扩大.2001年进口原油7027万吨.2003年则扩至9113万吨.进口原油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已达到36.1%.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根据相关规划预测.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规模将扩至15亿吨.2020年进一步增至18~1.9亿吨.届时.我国原油消费的国际依存度将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9.
9月份,国际原油海运市场高位波动,VLCC市场依然强劲。其中,VLCC海湾东行运费到月中稳定在WS118点,与8月份同期相比下降WS12点,日均收益由上月的9万美元/天降原油达到2218万吨,比2004年增长52%,占进口总量的18%;排名第二位的安哥拉2005年向中国出口原油1746万吨,比2004年增长33%,占我国原油总进口量的14%。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上计2008年左右建成。  相似文献   

10.
<正>一、我国原油进口及原油码头基本情况石油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从1993年开始由石油净出口国转为石油净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原油净进口量/原油消费总量)不断提高。表1显示了2006年至2012年我国原油生产、消费、进口的基本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原油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国产原油自给率逐年下降,我国需要大量进口原油的局面已不可逆转。有学者根据我国原油进口与GDP增长的关系,预测2015年将进口原油3.55亿t,2020年达到4.4亿t。虽然近几年我国在陆路开辟了新的输油通道,进口方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原油进口以海运为主的形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