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资料浮标(以下简称浮标)是利用无动力漂浮载体获取海洋环境(水文、气象和生态等)参数信息的无人值守自动观测系统[1],能够在恶劣海洋环境下全天候连续有效收集海洋环境信息,是海洋观测技术中最可靠、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2],可用于预报天气和自然灾害(如飓风、海啸)等[3].按照浮标的锚定方式,可分为锚系浮标和漂流浮...  相似文献   

2.
海洋资料浮标是海洋观测网中获取环境数据重要的手段,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材料的科学发展、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简述了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的发展历程,理清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的发展及其演变。同时,通过对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与总结,有助于促进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标体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从海洋观测视角探讨浮动航标功能扩展和应用,提出扩展浮动航标平台环境观测(监视)功能和优化相关浮体结构,以及浮动航标系泊系统融合海洋资料浮标系泊系统技术的建议,以期丰富海事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实测数据,提高海事管理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法新 《航海》2004,(3):27-27
这种名为Provor CT(意为观测导纳和温度的浮标)的浮标是一种自主漂移的海洋浮标.最大深度可迭2000米,可预设漂浮深度和时间。浮标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提供所处海洋环境的有关状况.收集有关含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利用北斗传输的海洋观测航道浮标,该浮标抛设在天津港复式航道上,既可以作为导航浮标,也可以作为海洋观测的载体浮标,并且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锚系浮标只能在固定站位进行海洋环境观测的不足,研发了一种可以移动的无人海洋监测平台——海洋机动浮标,本文介绍了海洋机动浮标的总体结构,构建了机动浮标的机械结构模型,设计了机动浮标测控系统,叙述了机动浮标数据通信、运动控制以及机动浮标测控系统的人机界面,并给出了机动浮标在湖中测试的实例。通过本文工作可以发现海洋机动浮标具有自主地在较大区域开展海洋环境观测等能力,对于获取大范围的海洋环境信息具有较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记者从中船重工集团获悉,我国研制出国内首个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在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其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将用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计划)。Argo计划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层(从海面到2000米深度)的海水剖面资料。该计划构想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个经纬度布放  相似文献   

8.
在天津港复式航道建设一种基于航道浮标的海洋观测浮标数据采集系统。3座海洋观测浮标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做主体,316 L不锈钢材料做骨架,安装能见度仪、气象仪、流速仪、波浪仪等观测设备,抛设在天津港复式航道两侧,利用公网通信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短报文通信的综合组网的通信模式传输数据。3座海洋观测浮标在最低-15℃天气下持续稳定运行1年零8个月,更好地辅助管理人员进行通航环境的监测、船舶航行管理以及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提升了船舶交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波浪观测浮标是一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随波性是反映其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将针对两种常见外观浮标的随波性能展开水动力学研究,本文采用水动力计算模型AQWA,结合典型的Green函数法求解了浮体结构的波浪力及相关水动力系数,并应用三维势流理论,基于单自由度运动方程,在频域内研究了自由浮标在规则波下的垂荡运动响应。针对中国短周期波浪海况的特点,计算了15种不同形状、浮标重量、形状参量工况中浮标体垂荡响应RAOs。水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载荷相同的条件下,平底柱形浮子1-3的随波性能较其它工况中浮子为好。本文的研究方法也为海洋资料浮标的参数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上浮标系统在海洋信息观测、水下侦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可以实现水下声波信息的准确采集。为了进一步提高船舶的水声浮标系统性能,提高水声浮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可靠性,本研究对水声浮标系统进行基于ARM的嵌入式设计。对水声浮标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水声浮标结构设计、信号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到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海洋中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有所增大。因此,加大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力度显得尤为必要。舰船海上数据浮标通过搭载相关的仪器设备能够对海洋水文信息进行观测,依托这些信息可以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类灾害的防控提供可靠依据。为了确保海上数据浮标搭载的各种仪器设备能够保持稳定运行,必须确保浮标本身的可靠性。本文从舰船海上数据浮标的作用入手,分析了舰船海上数据浮标的水动力。  相似文献   

12.
董林根 《珠江水运》2012,(19):83-85
大型海洋浮标通常设置在沿海和近海海区,其主要功能是用于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海洋调查及其它海洋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资源及其环境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对海洋的开发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大型海洋浮标势必会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海洋研究和开发。此文重点介绍海上大型海洋浮标拖带、抛设、回收及作业操纵过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深海载人平台深海高精度定位及远距离通信的需求,分析目前深海多功能浮标的技术现状,通过对深海多功能浮标有缆方案和无缆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深海多功能浮标的技术方案,阐述深海多功能浮标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基于深海多功能浮标的横摇特性,仿真验证其在5级海况的横摇角度符合设计指标及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0引言海道测量(Hydrographic Survey)是以测定与水体相关的数据为主要目的,获取水深、底质、助航物和碍航物等资料,对海洋(包括内陆水域)和海岸特征进行的测量。海道测量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岸线地形测量、水深测量、扫海测量、海洋底质探测、海洋水文观测、助航标志的测定以及海区资料的调查等。尽管国内关于海道测量与海洋测量的关系问题不尽相同,翟国君等[1]从历史发展、国内外认识等方面给出全面的介绍,但海道测量显然不等同于海洋测绘,其区别于海洋测绘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以保  相似文献   

15.
海洋浮标无线通信网络多维度信息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无线通信网络中采用的通信聚类算法,在海洋浮标无线通信网络使用中,受到海洋浮标收发基点数据维度影响,无法对交互数据进行权重参量进行多维度变量计算,导致多个浮标基点间的数据交互面变窄,数据流量下降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海洋浮标无线通信网络多维度信息聚类算法研究。通过引入多维度交互算法,对海洋交互面上的每个浮标无线通信基点信号,进行多维度数据交互逻辑修正;接着引入多维度信息聚类算法,对修正后的多维度交互信号进行多维度空间下的数据交互加权的聚类计算,从而实现多个海洋浮标基点间无线通信交互的量化有优化;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提出的海洋浮标无线通信网络多维度信息聚类算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算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对试验声学浮标的DSP、FPGA进行重新编程和配置,使其在现场功能可变,使声学浮标由单一功能到可以兼顾多种功能,可以减少浮标数量,放置、使用方便,从总体的角度对浮标的多功能设计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为选择既能使海洋浮标发电装置安全工作又能使其保持最优工作效率的工作海域,参考某型海洋浮标发电装置的具体参数,结合装置工作过程,使用水动力学软件OrcaFlex建立装置工作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简化模型。分析在不同波高、不同波浪周期下海洋浮标和动子沿轴向相对定子的位移、速度及缆型装置的张力与弯矩沿缆长方向的分布及变化情况,量化装置在不同海域的工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6月20日,浙江省首座海洋气象大型浮标——舟山海洋气象浮标在舟山市29°45′N、122°45′E海域成功投放。该气象浮标站安装有风速、风向等监测设备,并采用北斗卫星、CDMA、GPRS等通讯方式,做到了数  相似文献   

19.
《水道港口》2017,(5):521-526
参考某类型海洋浮标发电装置的具体参数和作业海况,建立海洋浮标作业过程的简化运动学方程模型。基于数值分析软件MATLAB,对装置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分析了不同波浪角频率和波高海况下该装置的动力学响应与能量转换效率。得到了波浪角频率在(ω=2.8 rad/s,ω=3.0 rad/s)区间为危险海况,装置的固有频率位于此频率范围,易产生共振;波浪角频率安全区间内电磁效率材料比率的最大值对应的能量转换效率最高;波高的变化不会导致装置振动周期的变化,波高过大或过小会影响浮标振动位移。  相似文献   

20.
单点系泊海洋资料浮标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静力计算的基础上,应用三维势流理论数值计算程序计算浮标体的附加质量(矩)、阻尼系数和所受波浪力。采用美国数据浮标中心(NDBC)提出的分析方法,即将锚泊线动力方程线性化,并考虑到锚泊线与浮标体之间相互耦合的关系,在频率域中对单点系泊浮标进行了动力分析。文中还提出了当锚泊线中间有集中质量(悬挂重量或浮球)时相应的处理方法,因而不仅适用于简单的单点系泊浮标的动力分析,也适用于水平系泊浮标的动力分析。文中对三种典型的海洋资料浮标进行了考核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