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自主式水下动载器(AUV)在军事上和国民经济中都有很大应用价值,因而近十年来,引起各国高度重视。由地AUV本身尺寸小,因此,把尺寸、重量、功耗作了AUV导航设备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本文从多普勒速度计程仪(DVL0和相关速度计程仪(CVL)两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机理出发,找出了CVL系统的独特优点,以此为AUV导航有速度传感器采用CVL方案的依据。由误差分析,提出了CVL方案系统参数选择的方法,最后拟 相似文献
5.
6.
为提高无人水下航行器的操纵性和运动控制算法的高效性,对航行器水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尤为重要。基于黏性流体理论,采用高效的计算域分区法提高航行器变攻角网格的生成效率,开展不同攻角和航速下的航行器水动力数值预报与分析,定量给出航行器的升阻力、升阻比和俯仰力矩系数随攻角的变化规律,得到航行器上浮和下潜时对应的最优攻角和动压力中心点偏移量,为航行器的运动的姿态控制提供设计和指导依据。分析攻角对航行器压力场、速度场和涡量场的影响规律,为后续优化航行器构型、提高航行器的水动力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变浮力系统(VBS)在自主水下航行器(AUV)上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AUV的操纵性能、续航能力、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完成多种任务的能力。AUV种类繁多,配置的VBS也各不相同,有必要深入研究AUV的变浮力系统及其控制技术。首先,针对AUV不同类型VBS的原理和特点进行详细说明,并总结其适用场景;然后,对VBS在AUV操纵控制上的典型应用进行介绍,包括均衡、悬停以及着陆、坐底等;接着,对变浮力AUV现有的浮力调节技术、浮力观测技术以及协同操控技术进行综述与评价;最后,对变浮力AUV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浮力驱动式水下滑翔机对我国海洋勘探和国防建设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水下滑翔机的工作机理,对某一滑翔机,重点设计了实现姿态调整的横滚控制组件和俯仰控制组件,同时提出总体布局的原则,并给出了滑翔机总体结构布局方案。对所设计的滑翔机的总体衡重参数和流体动力参数进行了计算,初步验证了总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可以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全回转起重船多系统耦合运动响应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运动学基本原理,计入船-吊物、船-锚链耦合影响以及起重船自身受到的外环境载荷,建立船舶多系统运动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对多系统耦合作用下的船舶运动进行数值分析。分别在不同的遭遇浪向角和不同的吊臂回转角下,对船舶在各自由度上的位移进行比较,得到其对船舶运动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起重船运动过程中因计入多系统耦合影响,自身运动也表现出更为符合实际的运动特性,为准确预报全回转起重船多系统的运动响应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步滑模算法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变深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水下无人航行器(UUV)的深度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反步法与滑模控制相结合的变深控制策略,避免了一般反步法中因虚拟控制量调节过度而导致的UUV姿态失衡问题。首先,基于反步法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纵摇角和纵摇角速度两个虚拟控制量,并建立误差方程;然后,引入一阶滑模面并结合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设计控制律,消除部分模型非线性项,保证所有状态误差全局渐进收敛于零;最后,对两组仿真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慢时变有界干扰下,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深度跟踪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ribbon pontoon bridge subjected to moving loads was formulated using the theory of simply supported beams. Two types of moving load models were used, the first a moving-constant-force model and the second a moving-mass model. Using both types of loads,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a ribbon pontoon bridge was simulated while subjected to a single moving load and then multiple moving loads. Modeling was done with the Simulink package in MATLAB softwa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is correct. The two types of moving load models made little difference to the response ranges when loads moved on the bridge, but made some difference to the response phases. When loads left, the amplitude of the dynamic responses induced by the moving-constant-force model load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duced by the moving-mass model. There was a great deal more difference when there were more loads. 相似文献
19.
20.
为分析变舵速对船舶Z型运动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理论仿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分析的方法.基于流体力学和船舶操纵性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三自由船舶运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通过构建自航模试验系统,进行变舵速下的自航模试验.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舵速对K及T指数无明显影响,但对超越角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