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乐清湾港区试挖槽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长新 《中国水运》2007,(12):52-53
乐清湾避风条件好,潮流动力强,含沙量小,具有较好的建港条件。模型试验港池开挖后淤积量很小,通过对港区试挖槽竣工后7个月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试挖槽基本处于冲淤阶段,乐清湾港池开挖实行浅水深用的开发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乐清湾避风条件好,潮流动力强,含沙量小,具有较好的建港条件。模型试验港池开挖后淤积量很小,通过对港区试挖槽竣工后7个月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试挖槽基本处于冲淤阶段,乐清湾港池开挖实行浅水深用的开发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温州乐清湾港区试挖槽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长新 《港口科技》2007,(12):16-18,26
乐清湾避风条件好,潮流动力强,含沙量小,具有较好的建港条件。介绍了乐清湾试挖槽情况,对试挖槽进行了监测分析,指出数据分析表明试挖槽基本处于冲淤阶段,乐清湾港池开挖实行浅水深用的开发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乐清湾为典型强潮海湾,具有潮差大、潮流强、风浪掩护条件好、含沙量较小的特点。试挖槽回淤监测表明,正常天气情况下回淤强度不大,且冬、夏季基本相当。通过“莫拉克”台风期间的回淤监测,以及工程区沉积水动力环境和泥沙来源分析判断,台风对乐清湾港池淤积的影响较小,港池发生骤淤的可能性不大,乐清湾具备“浅水深用”的建港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台州头门港进港航道试挖槽开挖后历次水下地形和断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试挖槽回淤特征,并探讨回淤机理。结果表明:13个月的监测期内,试挖槽经历了自然缓慢回淤→骤淤冲刷交替→自然缓慢冲刷的发育过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稳定,试挖槽平均水深基本满足11.7 m的设计通航水深要求。正常天气条件下,悬沙落淤是试挖槽的主要回淤形式;大风天气条件下,台风的风浪掀沙作用使试挖槽发生骤淤,槽内发育浮泥层,寒潮的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6.
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辐射沙洲南缘腰沙高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后的回淤问题是工程设计关注的焦点.设计时通过研究工程海域潮流、波浪、泥沙、底质等自然特征,分析影响回淤的主要因素,从挡沙堤平面布置、备淤深度确定、维护疏浚、船舶吃水控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研究认为: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粉砂质浅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必会出现回淤...  相似文献   

7.
根据佛耳岩作业区二期工程港池开挖方案,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开挖后的航道水流条件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研究了港池开挖施工对航道布置、航标布设和船舶通航的影响,并考虑本河段航道条件及通航环境的复杂性,提出港池开挖的优化施工方案,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通航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基槽开挖回淤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附近水沙条件及沉管开挖位置试挖槽回淤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二维潮流及泥沙扩散数学模型模拟了沉管开挖前后水流变化及疏浚船舶施工溢流泥沙扩散淤积分布,综合考虑疏浚溢流因素及自然泥沙回淤因素,结合回淤公式对沉管基槽开挖回淤进行了分析研究和估算,结果显示挖槽后沉管基槽开挖位置流速减小40%~60%,流向更偏向垂直于挖槽基线;疏浚溢流泥沙扩散呈"窄条"型分布,泥沙扩散0.005 g/L浓度线最远范围不超过2 km,溢流泥沙主要沉淤至槽底内,两侧边坡也有所淤积,淤强低于挖槽底部。通过计算,基槽开挖后年淤积强度1.3~2.8 m/a。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乐清湾港区的水动力泥沙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方案2码头布置好,水流较为平顺,港池回淤强度不大,工程量及营运成本相对较低,对周边水流环境影响小,通过工程措施可进一步改变码头前沿流态;大风浪作用下港区的3日悬沙回淤厚度在0.1m左右。  相似文献   

10.
水文、泥沙、动力条件是海岸工程研究的三大关键要素,本文通过资料分析、数值计算等手段对乐清湾三大要素的宏观分析,解析乐清湾的地形地貌、动力分布和泥沙条件,为乐清湾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影响设计波浪的因素,除了港区波浪条件、掩护状况以外,还包括平面布置和地形条件等。当护岸前需开挖形成港池,开挖后水深明显加大,港池开挖边坡的存在改变了波浪的传播方向,会对护岸上水范围和越浪量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某码头工程为例,通过波浪物理模型试验,从护岸上水范围、加高措施和越浪量三个方面,研究了港池边坡开挖对护岸的影响,供设计人员在进行类似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冲积性河流浅滩上进行挖槽,挖槽的断面尺寸要满足航行的要求,同时还要求挖槽内的回淤量小,这样航槽才比较稳定。挖槽不回淤的基本条件是使挖槽后槽内流速大于开挖前该断面的槽内流速,并不小于挖槽河段上游来沙河段的流速。本文根据流网法的原理推导出确定挖槽断面最佳尺寸的公式,该式可用于冲积性河流浅滩的挖槽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乐清湾水动力条件及泥沙环境进行了研究。乐清湾为半封闭型淤泥质海湾,湾内波浪小、潮差大、深槽流速大、波浪掀沙作用不强、水体含沙量低;乐清湾底质以粉砂质粘土为主,与瓯江口以细砂为主的底质明显不同,乐清湾内水体含沙量也明显低于瓯江口,因此乐清湾受瓯江下泄泥沙直接影响较小,湾内泥沙主要来自近岸浅滩泥沙的就地悬浮搬运。  相似文献   

14.
回淤往往是航道开挖后关注的重点.通过对温州港大小门岛港区30万吨级航道试挖槽后历次水下断面地形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到航槽开挖后不同时期的回淤规律以及寒潮、台风对航槽回淤的影响程度,可为相关工程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铲湾港区泥沙沉积特性的研究,以及对骤淤的计算、港池施工期回淤的估算和港池施工后回淤分析,计算出深圳大铲湾港区年淤积强度,对港池疏浚施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温州瓯江口乐清湾是我国沿海著名的避风锚地,随着台州、温州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乐清湾作为特殊的深水资源开发,得到高度重视,海事部门如何发挥优势,加强海事执法服务,促进乐清湾沿岸经济发展,本文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港口建设中,往往需要开挖港池和航道以达到使用要求。而港池和航道开挖将对波浪的传播产生显著影响。文章结合TEMA港物理模型试验,验证BW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二者结果吻合良好。分析了模型对潮位、波高和周期的敏感性,并对比分析了施工期港池开挖前后,不同入射波高和周期以及不同开挖深度和宽度下港池和回旋水域波高分布的大小关系,具体结论如下:入射波高、周期和潮位均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且受掩护程度越好的区域对波高和周期的敏感性越强;波浪进入开挖港池后波高持续衰减,越靠近泊位折减幅度越大,因此港池开挖可改善后方泊位施工作业条件;港池开挖深度、宽度、入射波周期和波向角均对港池内波高的折减幅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乐清湾海域水动力特性、泥沙运动分析、岛屿地貌特征及水深条件,结合航道开挖、疏浚工程量及年回淤量分析,进行10万t级进港航线方案的比选。结果表明,东航线具有航行条件好、疏浚工程量和回淤强度小等优点,宜建设10万t级航道。  相似文献   

19.
《水道港口》2019,(5):497-503
文章基于深中通道隧道沿线定点连续水流、含沙量同步监测资料,对隧道基槽沿线的水沙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基槽沿线潮流均呈往复运动,大潮流速较大、小潮流速较小,各站大小潮表层落潮流均较强,挖沙坑水域底部涨潮流较强,东滩及试挖槽水域底部落潮流较强;(2)隧道基槽沿线水域底部含沙量变化与流速变化密切相关,最大含沙量出现在涨、落急前后时刻,大潮时含沙量较高而小潮时含沙量较低。隧道基槽沿线底部含沙量,以挖沙坑水域最大,东滩水域次之,试挖槽水域最小;(3)隧道基槽沿线挖沙坑水域和东滩水域底部含沙量大于试挖槽附近,基槽开挖后挖沙坑水域和东滩水域的回淤强度会大于试挖槽附近。  相似文献   

20.
郑毅 《水运工程》2002,(9):70-72
综合分析论证了泉州湾港口航道现状及发展、吞吐量发展、海湾海床演变、航槽稳定性、挖槽回淤及航道开发的天然条件,认为开辟泉州湾3万吨级航道工程是迫切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