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物流的经济性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媛  徐风光 《世界海运》2004,27(6):30-32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形势下,物流业作为一种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该如何选择其发展方向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从这一点入手,分析了发展绿色物流将对企业及社会产生的效益,同时从企业和全局角度探讨了中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与途径。通过分析,认为绿色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发展绿色物流是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政府相继响应号召,大力发展“绿色珠江”和“绿色浦江”建设。与此同时,2021年11月27日,“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1)发布会暨第4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圆满召开,专家学者围绕“双碳”目标及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船舶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唐冠军 《水运管理》2012,34(11):1-4
1绿色发展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共同主题1.1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创造了超过以往所有时代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膨胀、发展失衡等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简单地说,就是资源和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在这种发展局势愈演愈烈、甚至难以完全控制的状态下,人类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反省,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目前,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丰富而特定的内涵。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工具的城市规划,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就是在城市规划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规划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基础上,应突出其环境的泞向性、未来的泞向性、社会的泞向性的特点,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其含义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本载体和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打造行业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因此,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将绿色交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和重要建设内容,解决突出问题,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注重节能和低碳发展,保证生态文明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港口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快速发展的港口经济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根据“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双碳”是我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港口将是未来的主流趋势。本文从绿色港口的运营管理、绿色港口的技术创新和绿色港口发展战略三方面对绿色港口建设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为未来绿色港口的建设发展提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对传统发展模式深刻反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它强调的是经济、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基本含义是“发展既要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人们满足其需要的能力”。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目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8.
赵佩 《中国水运》2006,(10):46-47
随着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破坏,民营企业有责任遏止这种趋势的发展,绿色物流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在分析了民营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障碍和积极作用,以期引起社会各界、企业的重视,共同促进绿色物流在民营企业中的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9.
氢能是当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目前我国超过98%的氢能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成的灰氢和蓝氢。我国绿色氢能发展水平与国家“双碳”目标要求不匹配,氢能发展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海洋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风能、海洋能等海上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耦合并协同发展,是推动绿氢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家氢能战略布局不断深化、技术不断发展,海上氢能将成为绿色氢能产业的重要力量。文章介绍了我国海上绿色氢能“产-储-输-用”的产业现状,阐述了海上绿色氢能工程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对海上绿色氢能工程技术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10,(2):49-49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Ecospec Global Technology,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减排与环境技术的研究公司,在近日召开的“2010绿色船舶技术研讨会”上,凭借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三合一CSNOx减排技术,获选著名的“年度技术”奖(Technology of the Year)。  相似文献   

11.
田必成 《水运管理》2009,31(3):20-20
近年来.唐山港京唐港区立足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实施唐山市政府提出的“安全整顿治污减排百日攻坚”、“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攻坚行动,并积极承担“绿色港口模式”试验示范建设,不断加强港区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船用导航雷达》2008,(1):24-26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程技术带动了文明的进步。 从结束了石器时代的冶金学家到将世界各国人民通过旅行和贸易联合起来的造船者,历史见证了许许多多工程技术造就的奇迹。在日益复杂的农业工具、纺织技术及转变人类互动与沟通能力的发明的帮助下,文明的成长得到了滋养与加强。  相似文献   

13.
王子红 《珠江水运》2006,(10):30-32
2001年底以来,在西江南江口—肇厌段开展创建广尔省第一条“全国文明样板航道”活动中,肇庆海事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文明、安全、畅通”这条主线,以创建促队伍的凝聚和和谐,以创建促监管的改善和提高,以创建促服务的优化和提升,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整治船舶超载行为,认真抓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辖区水域交通安全环境和秩序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确保了航运平安,为打造“全国文明样板航道”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资源消耗的加剧,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显。在此背景下,绿色经济理念逐渐成为解决环境问题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运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物流运输模式通常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成本等问题,与绿色经济理念相悖。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在绿色经济下如何有效控制物流运输成本,以减轻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远大中央空调总裁张跃在此次博鳌论坛上曾不无风趣的说到:“人类所有的问题都跟生育有关,不生小孩了,也就是说人类减少目前的数量才是解决人类、地球能不能持续下去,我们的后一代能不能生存下去的最根本的问题”。但不生小孩总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的办法,我们如何应对周边的环境,才能把发展之路走得更聪明、更和谐?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了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找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三个层面加快绿色物流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绿色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绿色大学”的研究历程与现状,深入研究环境伦理理论,为创建和普及和谐绿色大学铺垫理论平台。并从和谐社会视角对建设绿色大学的科学管理模式提出构想,指出“绿色大学”是和谐的大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使中小民营航运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以中汇公司为例,从驱动力设计、统筹决策与部署实施、重点项目实施、绿色航运管理、生态价值效益、三方反馈改进等方面提出民营中小航运企业散货业务的绿色营运模式,并提出维持该模式持久有效运行的策略:以一体化工程推动全产业链生态化发展、合理设计并有序实施绿色运营方案,着力提升全员绿色发展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远洋航务》2008,(12):12-12
2008年11月15~16日,由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中国北京绿化基金会、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中国绿色新闻网主办,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组委会和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宗旨是“绿色、和谐、发展”。论坛发布的北京海淀宣言中公布了“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十佳绿色新闻人物”等奖项,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运》2009,32(11):32-3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提出的。时至今日,对它的理解和定义有很多,有的是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有的是从政治、科技的角度,还有的是从经济、社会的角度,不尽相同。我认为,它的真正内涵只有两个: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可持续是关键,没有发展,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发展到最后就会进入死胡同。可持续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