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游艇业》2013,(7):90-93
《游艇业》: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喜欢上帆船和帆船设计的?和您的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有关系吗? John Reichel:当我只有10岁时,我们家就搬到纽约,离长岛南部只有几英里的路程。我的父母是一个海滩俱乐部的会员,那里有一艘我当时就能玩小帆船——13英尺长的“蓝色杰伊”BlueJaV),而我也是我们家里每年夏天我都要去玩这种13英尺长的小帆船,最终我的父母也给我买了一艘同样的船型,我就逐渐开始参加比赛了。  相似文献   

2.
《游艇业》2013,(8):66-66
《游艇业》: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船艇的? YvanEymieu:我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驾船出海了,那时候经常去驾驶帆船,当时我压根就没有想过我会从事这个职业。后来大学毕业后,我搬到了南美的加勒比海域,我的同伴们都说:“你得买一艘船,不出海多可惜啊。”所以当时就经常驾船出海,后来才来中国工作。  相似文献   

3.
Sarah 《游艇业》2011,(5):44-45
《游艇业》:您是怎样成为一个游艇设计师的? Bruno:我非常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帆船,9岁的时候第一艘船艇了。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萌生一个想法,希望长大以后能够以设计船艇为职业。虽然我在设计游艇之前从事过很多其它职业,可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从事游艇设计工作。由于我的表弟从事游艇制造行业,我经常在他那里设计游艇,他告诉了我很多关于游艇的知识。当我从学校毕业以后去了英国专修设计课程,  相似文献   

4.
小婷图  木易 《珠江水运》2011,(13):132-141
如果把发生的事情都印在石头上,那么,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个台阶上读到许多昔日的故事。你如果想听过去的故事,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最近,刘佛年教授就大学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刘佛年说,目前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创造教育来说还很不够。我们上课强调教师讲,国外教师讲的不多,重点在讨论。学生自己看资料,独立思考,畅所欲言。而我们搞一个人,准备中心发言,而后大家口统中心发言讨论。要创造,就不能太受约束,有太多的框框。创造应有创造的气氛。我带研究生,观念上如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就争一争,我不勉强他们非要接受我的观念不可。只要他们有道理,大胆思考,我就支持。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思维的大海里纵横驰骋,自由畅想,激发他们…  相似文献   

6.
谢渝 《中国海事》2009,(10):68-68
2006年8月底,作为当时新招录人员,我参加了十来天的海事新进人员培训班,杨庆文和我就在一个班上。那时,我曾私下对一个同学说:“我觉得杨庆文这人和其他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杨杨 《珠江水运》2010,(10):64-65
多年来,我一直想找到我的出生地——通海的来由。我对我的亲人和朋友们多次提及通海,一提到通海,水的意象就立即在我的眼前呈现。通海,一个通向海洋的地方呵。很难想象云南高原上竟然有这么一个与“海”相通的小城。  相似文献   

8.
《游艇业》2013,(6):80-81
《游艇业》:您个人拥有很强的技术背景。能否介绍一些您个人的行业经历? 陆利安:我从小喜欢船,十二、三岁我就会跑到船厂去看造船,技术就是在那时候跟着船长师傅学的。开始接触的是柴油机、压缩机等。由于兴趣使然,总是主动去学,不懂就问。从学徒开始慢慢的积累。大约96年左右,开始负责东南亚的Sunseeker等品牌游艇的销售和维护,然后扩大到整个亚洲。03年我负责完新加坡的任务后就转站香港。  相似文献   

9.
《游艇业》2009,(1):145-145
“才几天的航行,海风所带来的哭声已让我苍老许多。我不愿离开甲板,也不愿睡觉我心里已经做好盘算,一旦让我着陆,我将一辈子不愿再看见大海。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呢?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想着你未来可能的幸福我总是会哭。只是我的泪水,总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风吹干。涌不出泪水的哭泣,让我更苍老了。可恶的风,可恶的月光,可恶的海……”  相似文献   

10.
《游艇业》2013,(7):99-99
《游艇业》:您是江苏人,南京大学毕业,您为什么会选择来到海南发展您的产业呢? 谢以楼:这个产业基于很多因素,第一个我认为,选择什么地方很重要,是北上广深,还是江浙一带。我呢,比较喜欢海南,1999年来到这里,我就感到了海南岛是我适合的地方。蓝天,白云,大海,沙滩。  相似文献   

11.
2008年6月12日,我从大连乘船去烟台旅游,晚上给多年没见面的同学吴大可打个电话,就在我下榻的酒店里,吴大可向我讲述了当年他成为意外幸存者的故事,听后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2.
华承昌 《游艇业》2007,(5):40-41
1、3岁就开始接触帆船,您家人会担心安全吗? 在我三岁的时候,我只是在我父母亲的单位里玩帆船,那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生活用品的供给非常困难,所以我们不得不自己做所有的东西,包括游艇和救生衣。 2、当您7岁的时候就有了小帆船.您当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桑达还是桑那 上海人把浴室称作混堂,以前花几毛钱现在花几元钱就可以“混”进去的。桑那就不能混了,据说价格惊人,95%以上想洗澡的人没享受过桑那。一天,一位中等收入的朋友请我去一个中等的桑那,我想,桑那咱桑不起,就桑这吧,于是跟了去。……  相似文献   

14.
自从跨进兰台的大门,我的一些“改行”或“下海”的同学和朋友就不止一次地问我:整天在铁皮柜中间游走,真的不感到寂寞吗?  相似文献   

15.
Dave Gerr 《游艇业》2009,(4):40-40
我很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刻。就在不久前.我正安心而漠然地在一艘游艇的船首甲板上检查缆绳(我很确定我们的游艇很安稳地绑在泊位上),忽然间我摔了个仰面朝天,砰!哎哟然后背部开始告疼。原因很简单,那天早晨大雾,甲板变得很”湿滑”。  相似文献   

16.
“轰隆”,窗外的一声炸雷,让我从睡梦中惊醒。看看已是风雨大作。天气预报说今夜有雷阵雨,果然来了。我知道今夜又睡不着了,索性坐起来,点燃一支烟,陷入了沉思。哦,十五年了,每当有雷声响起,我就会想起那桩往事,回忆起那个精干熟悉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船艇》2009,(6):129-129
《游艇》:您进入游艇行业的初衷是什么? 白奇声:我在国外呆了20余年。国外有水的地方就有船,而在中国有水的地方很少有船,这是一个巨大差距。我本人喜欢造船。并且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自然就想到了在中国从事游艇行业。我进入中国游艇行业有四年多了,可以这么说:中国游艇这块蛋糕.  相似文献   

18.
许振超 《中国水运》2004,(11):12-13
参加工作30年,我始终努力遵循“做事先做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是奉献了什么。帮助别人,方便他人,我就从内心感到高兴。为社会做出贡献和付出,自己再渺小,也是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9.
钓 德忠钓到两条很不小的鱼,请我过去吃葱烤河鲫。每次小聚谈起钓鱼,德忠总耿耿于怀,说我们在乡下种田我很早就被钓鱼那样钓走上调了。我说我不是钓鱼的那几个上调的,而是撒网的那一批,有好几十个调回城里……  相似文献   

20.
元亨利     
《游艇业》2006,(3):120-120
对于中国古典家居文化,我是一直怀着一种非常敬仰的心情去研读,体会的,这可能与我出生于一个古曲家具制造世家有关,从小就看到从开料到成品堪称化腐朽为神奇的全部过程。耳濡目染、潜称默化中对其已近痴迷。我相信我的一生都会与它有缘,因为我对它的喜爱是与生俱来,深埋在骨子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