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在海上航行,人们往往只能听到海鸟的啾啾声,浪涛的哗哗声,总以为水下是一个黯然无声的寂静世界,大海是个静谧的王国,古代的人们把鱼当作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动物,“缄默如鱼”就是一句有名的谚语。从表面上看来,鱼儿在水中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似乎毫无声响。其实不然,经过科学家的长期观察和试听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亚婆罗海面上有很多美人鱼,它们口鼻俱全,貌美似人,雌雄相配,亲密无间。每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母鱼便到海面上来哺乳。母鱼安详,小鱼欢畅,双双浮游在金色的海面上,沐日光,望朝霞.那情景比童话中描写的还要壮观、绚丽.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根据沿海海洋动物的行为反应,可以推测海上风暴的来临。例如,水母在风暴到来前,早就远离海岸,逃往海洋深处。以前,科学家们认为,海洋动物是根据风和浪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次声振动,即所谓“海洋之声”来预报风暴天气的。然而,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永久居住在深水的,特别是水底的海洋动物是接受不到次声低音波的。首先,次声低音波很难从空中穿入水中;其次,沿岸水底层的噪声波,包括次声波段上的噪声级相当高。但是,许多海洋动物却能预感风暴的来临,及时远离海岸,就连水母、魟等不大活动的海洋动物都具有这种能力。那么,它们究竟凭什么信号预感到可能发  相似文献   

4.
要知道,即使船安静地停靠在一个美丽的港湾,或在看似永远都那么平静的海面上行驶没有惊起一丝波澜,但也有可能突然狂风大作,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就将海面变成一个小地狱。能意识到这种可能性说明你对大海已经有了最基本的了解。而接下来就是要做好随时面对这一情形的准氰并清楚应当如何处置。  相似文献   

5.
鲨鱼,庞然大物,性情凶残,素有“鱼中之王”之称。在海洋捕捞史上,捕获鲨鱼的事儿屡见不鲜,但钓鲨鱼却是鲜见。然而,我们在澳大利亚锚地,就曾经钓到过一条四百多斤重的大鲨鱼,这虽然是一年以前的事儿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还是趣味依然。那是一个风平浪静的下午,微湿的海风不时把平静的海面吹皱起一道道弯弯的涟漪,就连多情的鱼儿也不时跃出海面,偷看这海上大自然的美景。然而,有经验的海员们却从这些鱼儿的无声的语言中知道了,现在是澳大利亚海域垂钓的黄金季节。船刚刚抛好锚,大家便纷纷拿着垂钓工具来到甲板上。  相似文献   

6.
对于如何驾驶海洋中波浪的有用能量,从前曾有过不少的建议。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研究了大自然中这类现象如声、光、等后,已似乎变成“波浪热”了。对于处理这一类问题时,往往在利用它之前,先将一个分布相当广的区域,应用某些骤合作用,使它们集中起来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对于海洋中波浪,亦可用某些装备,如物理实验室中所用的折射格,来予以骤集。这一原理,已在构造光学透镜的应用中,获得成  相似文献   

7.
愚人节将临,正是夏威夷海面最平静的时节。雪维娅·爱·欧拉独自倚在夏威夷大学的海洋考察母船火鲁开号的栏杆上,明媚的眼睛眺望着前方的波开海角。疾驶的船只使一头美丽的金发掀动  相似文献   

8.
李旭光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1):131-132,146
照片尺寸为20mm*30mm;最好不用红色背景建立海面光学成像理论模型研究海洋内波是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的热点之一。文章初步讨论了太阳耀斑在光学卫星上的影响,结合海面光学可见光反射率模型,基于Cox-Munk模型计算了海面的辐亮度,并研究了海面风速、海面油膜对海面太阳辐亮度影响,并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秦臻  徐伯民 《航海》2008,(5):27-30
在上世纪几十年代中某年的11月2日凌晨,NHLC轮载着17850吨油菜籽,经过14天的航行,正从加拿大开往日本的途中,平静地驶近千岛群岛沿海海面。那时,二副和值班水手在驾驶台上值航行班,雷达开在24海里量程档上备用,海面视程良好,天气很冷:由于风浪的减弱,  相似文献   

10.
1897年7月11日,约摸中午时分,圣诞岛在“浪花”号右舷前方出现。到了晚上,它就移到了船的正右方,距离大约有2.5海里。从海面上看过去,圣诞岛像一个浮在海面上的大球体,陆地从海面上升起,直至中央的高峰。从轮廓上看,它很像一条巨鲸或者一个沉睡的怪物,静静地躺在大洋里。“浪花”号向着它的头部方向驶去,渐渐地好像看见了它的鼻孔。海浪拍打在它  相似文献   

11.
王麟 《航海》2002,(2):11
人们只知道陆地上的动物能发出预测灾害前兆的信息,殊不知海洋动物也同样具有知天测地的本领。 水母是一种低等无脊椎动物,呈伞状。在它的伞状下面有很多长短不一的触手,在触手之间有一个共振腔,内有听石,是水母的“耳”。水母就是利用此“耳”来预测风暴的来临。当风暴形成时,由于空气和波浪的摩擦而产生次生波。次生波在水中传递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移动的风暴速度要快得多。水母能够用它的“耳”接受水中的次生波,隐隐约约地听到千里之外的风暴声。在风暴还没有掀起巨浪前就从容不迫地离开近海区,漂移到大海的远方以躲避风暴的袭击。根据水母  相似文献   

12.
在深海下生存的很多动物和植物正处于因饥饿而死的危险之中。美国科学家宣称,海水温度升高可能是营养物缺少的原因之一。 深海中生存的海洋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鱼类、蜗牛类、蠕虫类、蛞蝓和珊瑚礁等。科学家说,深海里可能存在着1000万种以上的不同动物。但是人类对于这些动物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尚有几百万种深海生物根本没有被发现。生存在深海的很多动物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为食,而浮游植物靠近海面。由海面下沉到海底的死亡植  相似文献   

13.
易家康 《航海》2004,(6):18-18
8月中旬,世界各国科研人员聚会,拟议出一个被严重忽视的环境问题研究计划--海洋逐渐酸化的解决途径。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海洋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缘故,导致海面酸碱值下降了约0.1个单位。这种现象足以构成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研究人员告诫,海面酸碱值很可能到2100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五年八月十日上午,日本濑户内海三原港内,风平浪静,阳光灿烂。锚泊于此的穗救201轮上,船员们穿上整齐的服装,喜气洋洋,一个个依靠栏杆、伸长脖子望着三原市方向的海面。他们在等交通船,今天是穗救轮到日本修船和执行接拖大潜驳任务期间的第一次放假下地。“交通船来了!”不知谁叫了一声。只见一艘乳白色的快艇,划破碧蓝平静的海面,拖着长长的雪白浪带向“201”直驶而来。快艇驾驶员把艇靠上“201”  相似文献   

15.
红海尘暴     
十月的红海,天气燥热。“易晓”轮航行至红海口,再过几小时将要进入亚丁湾了。这天下午,烈日当空,天上不见一丝云彩,海面平静如镜。几只灰鸥尾随船后互相嬉戏,嘴里还时不时发出“嗷”、“嗷”的鸣叫声。 下午三时许,我们正在后甲板闲侃。“哟,烟雾!黄色烟雾!”不知谁惊叫起来。大家齐将目光移向远处。可不是,在我轮左舷约七、八里的海面上,出现了一道望不到尽头  相似文献   

16.
澳洲东海岸的史蒂芬斯港是世界上少有的海豚集中居住地之一。这里距离澳洲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悉尼大约200公里,驱车两个半小时就可到达。 史蒂芬斯港长期“居住”着大约80头海豚,这些海豚的鼻子长得像瓶子,又称为瓶鼻海豚。这些海豚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它们不仅不伤人,也不怕人。每当有游艇驶过海面,许多海豚不是在船边嬉戏追逐,竞相击浪;就是在船前跃出海面,浮出灰色背部,然后又一头扎进水中。 尚未污染的天然港湾 史蒂芬斯港是世界上至今少有的没有被人  相似文献   

17.
1958年6月23日,苏联“塞瓦斯托波尔”号考察船全速行驶在丹麦海峡中,蔚蓝色的海面上吹着清新的夏季风。突然,船舷旁平静的海面上翻起了层层白浪。大片大片的死鲈鱼魔术般地漂浮起来,海面渐渐泛成了白色。船员们望着白茫茫一片鱼肚朝上的死鲈鱼,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会是真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鲈鱼大量死亡是由于局部海区水温悬殊  相似文献   

18.
飞船渡海     
“飞船”渡海救产妇黎明前的海岛显得分外安静,只听见海浪轻轻的拍岸声。突然,远方传来隆隆发动机声,透过朦胧的夜色,只看见一条“飞船”轻巧地掠过海面,冲上海岛沙滩。发动机声嘎然停止,从“飞船”舱室里抬下一副担架,直奔海岛医院。原来离岛三、四十浬外的一个小岛上有名产妇难产,生命垂危,如果用一条普通交通船护送,三、四十浬海程至少得花三个小时,产妇生命难保。这时,岛上正好停有一条“飞船”,于是临时将它用作救护艇,不到一个小时便飞越海面,将产  相似文献   

19.
一个海上黄昏,风平浪静,万籁俱寂。海面上一轮丹黄的落日,象一座火山在兰色的波涛里飘动,忽然她轻轻地堕入大海,象一位午罢的演员,向观众谢了幕,退出了海洋的大舞台。就在这时候,在远处海面上,忽然燃起绿色火焰,宛如一块绿宝石投入水波中。火焰消失了。一片神秘的绿光还留在海面。关于绿光有许多古老的传说,据说在海上搏风击浪的海员,或者遇难漂泊的航海旅行者,要是看到了绿光就会终生幸福,就会平安无事、一帆风顺。由此可见,绿光是海上罕见的现象。因而被人们传为奇闻。那么,海洋上为什么会出现绿光,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绿光是一种光学现象,它是阳光的变幻结果,大家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它们是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波。当阳  相似文献   

20.
海洋研究已从几乎纯科学研究转变到具有相当社会经济意义的、较宽广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焦点的重大转变,就必须扩大数据采集规模和研究范围,必须扩大海面调查研究,包括海面到海底地区的整个水深高度。这项艰巨的工作如应用自持式潜水器系统就能得到有效解决,而设计合理的自持式无人潜水器(AUV)是最有前任胜任这项工作的装置。海洋技术研究所(IMTP)自1972年开始从事于自持式无人潜水器技术开发工作。潜水器研制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