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压载水处理技术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以及目前主要的压载水处理技术,举例介绍了Alfa Laval的Pure Ballast系统的处理原理。介绍了当前的几十种商用系统(包括国际海事组织已认可和未认可),并汇总成表,方便读者了解当前压载水处理商用系统概况。此外,根据目前掌握到的数据,把包括各个商业系统的容量、设备安装面积和价格也做了汇总,方便读者对比这些商用压载水处理系统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洋污染及我国航运及造船业发展状况的分析,结合将要实施的相关公约,说明研发海船压载水处理设备的必要性,并介绍研发海船压载水处理设备的关键技术。对了解海船压载水处理设备原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压载水对海洋环境污染,世界各国对压载水排放控制的现状,压载水更换操作,压载水处理设备研制与认证及公约对我国产生的影响,认为我国应尽快实施到港船舶压载水置换标准,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我国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从而保证在履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控制和管理公约》的执行日期越来越近,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也渐渐成为船舶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尝试取消超大型油船(VLCC)尾压载水舱,探索减少为其专门配置的一套压载水处理设备的可能性,并对取消尾压载水舱前后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陈跃泓 《航海》2014,(4):68-71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旨在防止船舶压载水排放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病原体传播导致的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及资源方面损害。公约规定,从2009年起新造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到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均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船舶管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操作和管理好压载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舶压载水所引起的海洋生物污染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主要概述了公约的基本要求以及船舶在设计过程中为适应公约的相关要求,对选择适当的压载水管理方法、压载水处理装置、压载水的取样点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雷  胡小林  于再红  邹雄 《船舶》2019,30(4):7-14
随着压载水管理公约的生效,大型半潜船压载水处理的需求日渐紧迫。文章介绍了大型半潜船压载水系统的特点以及大型半潜船压载水处理面临的困难与解决方法,通过对大型半潜船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典型案例比较,分析并得出循环法和重力法是解决大型半潜船压载水处理问题合理可行方案的结论,为大型半潜船压载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船舶压载水造成的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随着《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生效日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压载水处理设备已进入市场。文章首先介绍了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方法,然后通过实例对几套主流的压载水处理设备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应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目前国际船舶压载水处理的相关规范要求及其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国内外开发与应用的主要压载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与应用潜力,对比目前已在市场上推广应用的相关设备技术特点,展望压载处理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前景.结合船舶总体设计,探讨压载水处理设备选用与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17,(8):22-24
随着《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生效日期的临近,船东不得不在众多的压载水处理设备中选择一种安装在其船舶上以符合公约关于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强制要求。中国船级社(CCS)及业界的专家给出了众多关于压载水处理设备选型的建议及指导,但很少涉及压载水处理设备灭活后生物再生的问题。提出该问题,希望相关国内外专家能够再深入研究,以及建议船东及船舶管理人员在选择压载水处理设备时考虑到这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火车滚装船航线港口水质较差、泥沙较多且每年出现海淡水交替等特殊情况,选择电解式压载水处理装置和可添加高盐度海水的压载水处理系统.采用排除法分析并确认该船压载水处理装置选型和相关压载水处理系统设计修改优化,使该船实现在海水港口或浑浊的淡水港口进行即压即排的压载水作业,为今后可能的后续船或类似船型的压载水处理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2.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及处理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各种压载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并从压载水处理技术、船舶自身特点以及在船安装等方面考虑,提出了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选用须考虑事项,以期在选用压载水处理系统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提出的压载水置换、压载水处理要求及其实施时间进行分析,介绍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和产业现状。通过分析船舶压载水领域国际和国内标准现状,对我国船舶压载水领域标准化发展提出建议,为我国船舶压载水领域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羟基自由基压载水处理系统实船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了250 m3/h羟基自由基压载水处理系统并进行了实船实验。整个实验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要求进行。对水中藻类,细菌和水质参数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经此系统处理后压载水中藻类浓度和细菌浓度达到了IMO规定的压载水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压载水水质变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系统可实现在压载水的输送过程中杀灭外来水生生物和病原体,并可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5.
船舶压载水处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国际组织及各主要航运大国船舶压载水管理法规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对各种压载水处理技术进行分类.综合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对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lytic treatment on ships' ballast water,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by a pilot system in laboratory. The raw seawater and seawater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algae are simulated as ships' ballast water. The algae in the raw seawater can be killed if it is treated by electrolysis with an initial residual chlorine concentration of 5 mg/L. If the seawater with one kind of algae (Nitzschia closterum, Dicrateria spp., or Pyramidomonnas sp.105cells/mL) is treated by electrolysis with an initial residual chlorine concentration of 5 mg/L, the alga can be sterilized. If the seawater with one kind of algae (Dunaliella sp., Platymonas or Chlorella spp.)is directly treated by electrolyzing with an initial residual chlorine concentration of 4 mg/L, the instant mortality changes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algae. However, after 72 hours, in all treated samples, there are no live algal cells found.  相似文献   

17.
压载水管理     
叶爱君 《船舶》2005,(6):39-42
压载水管理是为了减少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通过压载水和沉淀物传播的可能性.作者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实船设计,就压载水管理的三种模式进行了介绍、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艇 《船舶》2008,19(6):27-30
较详细地介绍了三种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压载水处理系统。为2009年以后设计建造的新船以及2016年底前全部现有船舶的改装设计提供了新装备、新技术的线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我国在船舶压载水立法、处理技术、生物检测和岸基接收方面的现状,结果表明:压载水立法较晚,且多借鉴国外法规或国际公约;压载水处理技术处于领先水平,技术方案涵盖电解和紫外线等主流方向;压载水生物检测取样机构众多,且多数具有D-2标准检测资质;具备压载水岸基接收能力,但目前缺少港口安装和接收实例。我国压载水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较为领先,但在立法保护和岸基接收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