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雷达信号目标检测系统中,雷达脉冲信号照射海面会形成一种后向散射回波,这种散射回波会对雷达造成较大干扰,被称为海杂波信号,海杂波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对于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小波阈值算法和非线性分析,对海杂波信号降噪处理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频地波雷达检测背景中存在着复杂的杂波起伏和干扰,主要有海杂波,电离层干扰、射频干扰、以及旁瓣杂波等,其中后向散射的强海杂波干扰严重影响了回波目标检测。文章探讨了海上目标检测中的海杂波机理;并对海杂波散射系数进行了仿真;重点研究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海杂波抑制方法性能,并验证了其良好的杂波抑制,有效改善地波雷达海上目标检测。  相似文献   

3.
雷达的基本任务是利用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发现和识别目标,而目标存在或隐蔽于周围环境中,环境的电磁散射对雷达发现和识别目标产生的干扰称为雷达杂波,因此对雷达杂波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以最大程度发挥雷达在杂波环境中的工作性能.论文通过对雷达杂波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为研究雷达最佳检测理论和最佳检测器设计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雷达海杂波特性的研究是与海用雷达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通常人们认为相参动目标系统是较为有效的抑制海杂波的手段,但在一定条件下,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巡航式低空导弹的发展,对舰用防御系统中的雷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雷达设计人员对海杂波干扰的特性也希望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设计相参动目标雷达抑制海杂波的需要出发,采集包含海杂波有关特性的雷达回波信  相似文献   

5.
舰上雷达系统在海上军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海杂波是雷达检测的主要干扰因素,严重影响舰上雷达的目标检测和识别能力,如何通过对海杂波特性数据分析提高舰上雷达检测和识别能力是雷达领域的研究难点和重点。本文通过对海杂波特性数据的分析,建立海杂波线性预测AR模型和非线性预测VSFN模型,提出基于预测模型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雷达抗海杂波性能是涉海雷达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影响雷达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雷达海杂波模拟技术是通过理论分析与设计,产生与实际环境的相似的雷达回波信号。通过分析海杂波特性与雷达海杂波模拟技术,设计实现一套能够用于海上测量雷达应用的雷达模拟器。  相似文献   

7.
海杂波对雷达信号检测造成极大的干扰,如何从海杂波噪声中提取出目标信号是信号处理领域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以混沌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海杂波的动力学特性,对海杂波进行相空间重构。结合对偶约束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信号检测模型,对混沌海杂波背景下的信号进行预测,并从预测误差中提取出目标信号。  相似文献   

8.
海杂波是影响海雷达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检测和跟踪目标之前抑制海杂波非常必要。通过对海杂波和舰船目标的幅度和相关特性的分析,根据图像分割和形态学滤波原理,从图像处理角度,提出了一种海杂波抑制方法。用实测雷达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海杂波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海杂波的后向散射系数模型、概率分布模型、功率谱模型,然后根据这些模型仿真产生几种既具有特定概率分布,又具有所要求的功率谱的海杂波仿真序列。  相似文献   

10.
在高分辨率雷达中,复合K分布模型对海杂波的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使用K分布来描述海杂波幅度特性时,关键在于其分布参数的估计。本文在研究海杂波K分布模型、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针对遗传算法中二进制编码、适应度函数标定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然后将多种群遗传算法应用于参数估计,并利用CSIR组织公布的雷达实测数据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统计量估计法以及标准遗传算法进行比较表明,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得到的拟合曲线与杂波数据直方图吻合较好,改进遗传算法在海杂波模型参数估计中具有较好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并分析了海面杂波特点,并根据已发表的海浪反射系数统计数据,推导出用于航海雷达的杂波强度方程式和信杂比公式,提出杂波强度的R~(-4)规律。 计算了在中等海情下典型航海雷达接收机输入端目标的信杂比、目标和杂波的信号电平。讨论了航海雷达检测杂波中目标的能力。 对海面杂波和海上目标回波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测量,其结果证实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在理论和实际测量的基础上讨论了航海雷达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和时间灵敏度控制(STC)特性的最佳设计。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海杂波建模方法考虑海面变化较少,导致仿真出的杂波与实际杂波相差较大。海洋表面风场具有随意性,而海情等级与海洋表面风场密切相关。为使海杂波仿真与作战环境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基于基波海洋建模的末制导雷达海杂波仿真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探讨以电解海水方法防止海生物附着污损船舶的技术。首先以化学反应式剖析电解海水防污的原理,然后介绍电解海水防污系统:以图展示电解海水的基本流程和部件;用数学模型描述防污系统核心部件——电解槽的电解过程;特别是根据研究经验,提出以Ti—RuO_2电极作为电解海水阳极材料为最好。还提出降低欧姆降对电解槽影响和减少Cl_2及H_2分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胜兰 《船舶工程》2011,33(1):74-77
文章阐述了实船试航的试航工作以及船体、轮机、电气专业的主要试航项目的工作要领、基本原理、应满足的规范要求和试验方法,并通过多次的海上试航经历,总结了一些试验经验,对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表述,对参与试航的工作人员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溶解态的保守物质作为示踪剂,建立茅尾海水交换平面二维数学模型,采用开边界污染物浓度梯度与内侧一致假定考虑了边界污染物回归,计算分析了钦州湾湾口两侧大范围填海工程对茅尾海纳潮量和水体半交换周期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龙门海峡通道顺畅是维持茅尾海纳潮量的关键因素,湾口宽度保持9.4 km以上茅尾海内纳潮量和水体半交换周期基本不受湾口填海工程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夏季北极海冰空间分布情况,模拟真实碎冰分布,采用LS-DYNA软件中的流固耦合方法,研究在船舶航速、碎冰尺度、碎冰厚度及碎冰密集度等因素影响下船舶-碎冰碰撞的船体结构响应。结合试验数据得到船体结构的应力、吸能和碰撞力。结果表明:船舶-碎冰的主要碰撞区域为艏部及舷侧的水线附近;在船舶航行于碎冰域时,船体结构的应力、吸能和碰撞力的峰值随碎冰域的船舶航速、碎冰尺度、碎冰厚度及碎冰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分布情况不同。研究结果为船舶在极地冰区航行提供一定的安全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规则波作用下海堤越浪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规则波作用下海堤越浪量,结果表明越浪量与爬高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随各主要因素的变化规律也十分相似,采用波浪爬高和堤顶超高2个主要因子可较好反映越浪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不规则波越浪量的计算公式,并根据越浪量对堤后不同防护情况下的冲刷破坏情况,提出了允许越浪量标准,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面粗糙度对于海洋工程、海气相互作用和军事海洋研究来讲非常重要,但由于海面粗糙度难以直接测量,因此只能通过间接计算得到。随着卫星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高度计、散射计等为研究海面粗糙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渠道。作者利用T/P星1997-2000年的高度计反演得出的海面风场数据实现了对海面粗糙度的反演,并对太平洋海域(15°-30°N,135°-150°E)海面粗糙度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发现太平洋海面粗糙度在El-Nino、La-Nina期间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ECDIS航线设计功能的分析,结合舰船海上航行的相关要求和GIS的现有技术,研究了基于ECDIS的航线评估技术,建立了航线评估适用模型,为扩充电子海图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挖掘海洋空间数据中的隐含信息,实现GIS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海水腐蚀、海生物污损与船舶营运经济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彤  陈岗军 《中国修船》2006,19(4):44-45,48
文章介绍了船舶由于海水腐蚀和海生物污损,使船体表面粗糙度增加及降低船舶营运的经济性,提出了降低船体表面粗糙度、提高营运经济性的防蚀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