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几种主要应用方案,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功能特点,将北斗在UUV的应用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利用北斗导航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如组合导航、基于北斗的水下导航系统等;另一类主要利用北斗系统的短报文通信服务或兼具使用导航定位服务,如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UUV遥控系统等。本文为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提供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船舶都装备了便携的卫星导航设备,随之又出现了以北斗导航卫星为基础的船联网系统,这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文介绍船舶物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总结船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基于船联网的特殊需求,设计出采用分布式传感网技术的通信导航系统,建立基于Kalman滤波融合算法的船联网信息通信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该分布式传感网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等特点。为探索北斗系统应用于船舶导航的定位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北斗导航系统与GPS技术的单历元双频模糊度解算固定率和载波相位差分动态定位精度差异,结果表明北斗导航系统与GPS技术定位精度差异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满足船舶导航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运》2015,(2):76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近年来在北斗导航系统研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船舶领域,该院开发的北斗渔船终端和运营平台、北斗疏浚船舶监控终端和运营平台等已完成试装应用。在非船领域,其研制的业界领先北斗通用航空管理服务系统于201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成功实现北斗卫星导航和通用航空产业的衔接。2014年12月,船舶系统研究院航海导航专业的研发力量与原上海航海仪器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中船航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将大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情况.根据远洋船舶对海上导航系统精确定位、精密对时、应急通信、数字化航标、动态监控以及清洁航行的需求,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远洋船舶上的应用进行了设计,并对应用该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船舶导航定位、船舶监管、应急救援及渔船管理上的应用现状,分析现阶段其在船舶行业应用所面临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对策:扩大船舶应用范围、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北斗导航系统建成以前,我国的船舶定位主要依靠GPS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的全球覆盖,不仅打破了GPS的垄断,也为我国的船舶定位提供了另一,种更加安全和精确的导航定位途径。本文简要探析北斗导航技术在船舶定位方面的应用首先对北斗导航技术简要叙述,在此基础上对北斗导航技术在船舶定位的工作原理、系统功能组成进行阐述,以供同行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自行建设和管理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我国于2012年12月宣布在亚太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后,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已经在交通、渔业、农业等领域大量应用,其导航性能业已被广泛验证。因此,在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领域应用北斗系统提供导航服务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9.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全球定位和导航系统,被广泛应用在船舶的监控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AIS中,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上行信道和GNSS差分系统的船舶远程控制系统。由于导航卫星的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电磁干扰以及卫星定位的偏差,船舶远程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为弥补系统的定位误差,本文针对船舶远程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进行优化和探究,并设计了电磁兼容控制器,详细介绍系统中电磁兼容控制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北斗卫星发展,其信号覆盖范围及定位精度达到海上舰船安全监控系统的要求。现代海域流量控制系统大多基于AIS基站提供的船舶静态及动态数据,由于各类港口AIS数据格式不统一,流量控制及监控系统开发难度较大,维护困难。本文分析了船舶安全监控领域下北斗卫星的导航技术及通信网络结构,设计了基于北斗导航与GPRS网络相结合的舰船综合安全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王永涛 《中国水运》2014,(11):120-12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和通信系统,可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及短消息通信服务.文中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定位及通信原理.针对远海航标因远距离无线通讯无法进行遥测遥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不论是在内河航运还是海上货物运输,为了保障水路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都必须要加强船舶的实时监控。北斗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研发的一种有源三维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实时通信等功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船舶监控系统,系统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监控系统的数据通信技术。试验表明,基于北斗卫星的船舶监控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船舶定位精度高、时效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警舰艇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海警舰艇长期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设备的隐患,在北斗二代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性服务之际,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警舰艇的定位导航、测量舰艇运动要素、通信、校正磁罗经自差、船艇管控等方面的应用上着手,结合海警舰艇其他导航设备,综合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以海警318A型巡逻艇为实例,证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警舰艇上普及推广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于盈  孙亚龙 《中国水运》2014,(9):182-183
基于航海保障领域对中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和AIS航标应用技术的迫切需求,重点研究了符合IEC62320-2标准要求的AIS航标终端设备,该设备基于北斗二代定位系统,具有标准I型AIS航标所有功能。该设备由北斗二代导航定位(兼容GPS导航定位)模块和AIS通信收发机组成,能够自动在AIS信道上发送符合ITU-R M.1371标准协议规定的21号AIS航标电文。基站接收后,能够发送到系统中心利用相应软件系统进行显示,其他船舶接收后能够直接在ECS和AIS显示终端上进行显示,可在雾天和夜间能见度不良情况下为船舶导航,可有效提高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其精准定位、授时和短报文收发功能,将导航、定时和通信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海上业务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的基础设施,文中介绍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基本服务能力,重点从系统建设、参考站建设、数据处理服务中心以及精度测试等方面阐述了东海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情况,并就系统在海事航海保障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备独特的双向通信能力,因而在船舶动态监控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根据北斗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北斗系统在船舶监控领域的应用特点,阐述了应用北斗系统的必要性,最后对北斗系统在船舶动态监控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兼备了传统天文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在世界舞台上迅速崛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立运行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已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军事安全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特点,研究了其在海警舰艇执勤执法方面的应用。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提升,必将海警舰艇实战应用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架构,自主研发我国的海上安全与通信系统,以更好地保障海上生命和财产安全,掌握核心安全数据信息,及时有效地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实现时间域、空间域和数据域的三维信息通信与交互,为船舶提供全时域、全海域的高保密性以及连续可靠的通信、导航和监视服务。系统通过融合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卫星增强系统两大资源,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收发扩容技术、模块化开放式系统架构设计和基于北斗技术的海上安全与通信机制等关键技术,构建基于北斗技术的全球海上安全与通信体系。系统可实现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海上安全信息监控、区域选择性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与接收、特别业务及海上常规数据通信等功能。开发该系统对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加强安全数据监控、保障海上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界海运》2015,(8):40-42
随着导航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和使用成本的降低,将导航、位置服务应用于船舶管理已成为发展趋势。应用导航、通信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船舶行驶效率,方便海运出行,对于特殊船舶的监管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实现的船载多制式综合导航终端兼容GSM/GPRS、WCDMA、北斗卫星、海事卫星并具有导航服务、位置监控服务和行驶数据采集记录服务。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文提出了综合北斗、AIS,Inmarsat等系统,利用先进的网络电子海图技术,可以建立具有船舶动态信息显示、查询及回放、船队管理、预抵船舶查询和船舶动态订阅通知等功能的船舶实时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