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船舶之间、船舶与岸基之间的通信以无线信号为主,在船舶VAST、VHF等无线通信网络中,信号的调制与模式识别技术非常关键,决定了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精度,本文分别介绍船舶通信系统模拟信号调制和数字信号调制技术,结合时域与频域的分析方法,研究通信系统信号采集稳定性测试的模式识别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船舶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效率,而且对于信号的特征提取、后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船舶通信系统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场通信、定位、无线电预警、导航等多种功能。船舶通信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地面通信、卫星通信、定位系统和海上安全信息收发等几种,通信设备包括电台、VHF无线设备、雷达和信号基站等多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船舶通信信号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其故障率也随之提高。为了保障船舶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通信信号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船舶通信系统的信号设备,利用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设计和开发了一种船舶通信信号设备的故障检测系统,并对该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程序进行详细介绍。本文对改善船舶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故障诊断速度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航运业、渔业和海上军事领域等对网络通信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也对海上通信网络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高效、稳定的海上船舶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VSAT卫星通信技术可以为船舶提供稳定的互联网访问功能和通信功能,不仅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等优点,还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文首先介绍了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信号调制解调原理,然后基于传统的船舶通信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VAST技术的船舶通信系统,提高船舶通信的效率和信息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信系统在船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该系统的运行稳定与否关系重大。由于干扰信号的存在,使得船舶通信系统构建时需要充分考虑干扰抵消问题,这是确保通信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干扰抵消技术的相关算法较多,应当从中选取出最适宜船舶通信系统的算法。基于此,本文从船舶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功能介绍入手,分析干扰抵消技术及相关算法。经过对比,选取LMS作为干扰抵消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对船舶通信系统的构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远洋通信技术的发展,在船舶通信系统中,也集成了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能够支撑船舶完成远距离的跨洋通信,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升船舶安全性。本文简单介绍了基于ARM技术的船舶通信系统,并对整个通信的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分析与数学建模,通过数学方法有效提高了船舶通信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概率,文中结合ARM技术,实现了通信故障记录功能,并且能够通过网络,对故障数据实现快速的回溯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船舶综合舰桥系统位于船舶甲板的上层建筑上,是船舶的"大脑",起到船舶操纵、通信和指挥作业等作用。随着船舶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船舶综合舰桥系统已经难以满足舰船工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要针对船舶综合舰桥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方面进行优化。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舰桥系统的目标跟踪技术,详细介绍舰桥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基于雷达的目标跟踪技术原理,最后建立了船舶综合舰桥系统的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7.
船舶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每天都接收和发送海量的数据信息,其中不乏一些保密性较高的文档信息、图像信息。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提高船舶通信系统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性,首先介绍传统的沙箱保密技术和透明加密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针对船舶通信移动终端的数据防泄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控制中心服务器保密架构和船舶移动终端的保密模块组成,有助于提高船舶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超宽带技术是一种高速、低成本和低功耗的新兴无线传输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超宽带技术特点的介绍和船舶系统特定应用环境的分析,提出超宽带技术在船舶系统中的应用方向,为船舶系统的通信和安全等方面提供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船舶工业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船载自动化设备越来越普及。其中,船舶机舱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在船舶自动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传统船舶机舱监控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结合无线以太网的通信技术,设计和改进船舶机舱自动化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并系统的介绍该系统的数据采集原理、远程监控和现场监控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机舱是船舶的操纵与控制中心,机舱内部含有柴油主机、汽轮机、船舵、操控台等设施。为了提高船舶机舱的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研发机舱自动化报警系统成为船舶工业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通信技术发展迅速,CAN总线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CAN总线通信技术做了详细介绍,在传统的船舶机舱报警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机舱自动化报警系统,并设计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程序。  相似文献   

11.
5G移动通信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灵活、更高效的组网方式,同时其数据传输速度相对于上一代通信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船舶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对海域内船舶的有效监控,采集船舶的航行状态信息,进而提高船舶的监管水平。本文率先将5G移动通信技术与传统的船舶远程监控系统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船舶航行状态远程监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监测系统硬件、软件组成和5G通信模块原理。  相似文献   

12.
船舶遇险报警设备和通信设备是船舶通信和保障航行船舶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此文对船舶报警系统和船舶通信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基础上,就海上搜救部门收到遇险信息后,如何利用海上遇险搜救通信系统搜救遇险船舶作了介绍,并对船舶遇险报警设备的日常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智能天线技术又叫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其核心在于阵列信号处理技术,最早应用于雷达和舰船声呐探测等领域,19世纪70年代逐渐被应用于军事通信领域。随着船舶领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智能天线通信系统在船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智能天线通信系统在船舶领域的应用问题,重点研究了智能天线系统的信号过滤和干扰抑制技术,分别从自适应抑制原理和干扰抑制系统的硬件进行介绍,本文的研究对改善船载智能天线通信系统的信号精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Inmarsat-C通信的船舶动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基于Inmarsat-C通信和ECDIS开发的船舶动态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海图显示技术,实现了船舶动态的全球、全天候的及时获取。监控过程不需人为的干预,确保了数据的及时、准确、可靠,系统用户界面直观友好,运行费用低廉,可扩展性强。  相似文献   

15.
紫外光非直视通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紫外光通信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分析紫外光散射特性.在指出文献[1]五处有误的前提下,给出散射通信的通用模型,重点仿真几个特殊条件下通信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为紫外光散射通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并对紫外光通信模型难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船舶航运业务与海上交通的不断发展,船舶导航与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数据类型越来越丰富,包括音频数据、传真和视频图像等,在提高船舶通信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船舶之间、船与基站之间的数据类型不统一、数据格式转换设备的成本高、操作繁琐等。因此,开发一个船舶导航与通信数据融合平台,提高船舶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Linux的多源数据混合技术,并在该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船舶导航与通信数据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大型船舶综合信息平台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船舶信息中心一般包括船舶内部数据系统、船舶网络资源设施等。本研究充分利用嵌入式PLC技术,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一种高并发的嵌入式船舶信息中心,并系统介绍该信息中心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编程。  相似文献   

18.
船舶的定位和调度系统包含船舶位置、航行状态、航线交通状况和船舶通信等信息,对提高航运物流水平、应对海上突发事故和船舶导航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随着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船舶调度系统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本文主要结合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和AIS技术,对传统的船舶调度系统进行优化,提高了船舶调度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现有海上船舶通信系统带宽窄、频带利用率较低,同一时刻能够建立的上行和下行链路数量有限,随着船舶数量的增多及任务执行频率的增加,现有的通信系统容量已经成为船舶通信的瓶颈。WIMAX技术作为最新的第4代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频带利用率高、频率覆盖范围广以及和现有船舶通信系统兼容的特性,能够扩展现有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本文在研究现有的船舶通信系统及海上环境特性的基础上,给出基于WIMAX的海上无线网络规划算法,并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无线通信方式,且信号传输类型和传输模式的差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针对船舶的通信网络体系设计,系统介绍船联网的通信协议、通信架构和数据链路等技术模块,并利用船联网技术设计和改进出纳表的通信网络互信认证体系,对提高船舶通信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