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近年来,船舶运营成本的压力以及对排放日趋严格的限制推动了船舶附体节能装置的广泛应用。分析指出市场上船舶附体节能装置的节能方式、应用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介绍Promas推进操纵集成系统的组成以及节能原理,分析其相对于其他节能装置的明显优势---无船型限制、节能的同时降低系统的脉动压力水平及提高船舶的操纵性能、不增加船厂的安装难度。通过一些实例证明Promas系统优良的性能,可以在各类船型特别是瘦削船型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强制性实施对船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有更多新型节能装置广泛应用于船舶上。通过试验研究,研发了船舶不对称节能尾鳍,并成功应用于实船上。船舶不对称尾鳍能够使尾部伴流场稳定化和均匀化,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降低能耗,实现船舶节能。此外,船舶不对称尾鳍还能减小螺旋桨激振力引起的船舶振动现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过去10年间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CSSRC)进行的商用船舶螺旋桨设计和空泡、脉动压力试验方法及应用;介绍了利用试验手段解决实船螺旋桨出现的空泡剥蚀、螺旋桨空泡引起的船体剧烈振动等工程问题的方法;以及船舶节能装置的设计、试验方法及应用等;同时还介绍了用于高速艇的半浸桨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2.5万DWT肥大型多用途干散货船船型优化及节能装置的船模试验研究.其船体线型优化设计和球艏的优选,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拖曳水池进行.文中给出了船模阻力、自航和尾部伴流场测试的试验结果,分析了船型变化对快速性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尾部加装节能装置前置导管及舵球的节能效果.该船型优秀,快速性指标先进,是经济高效船舶.实船正在建造中.  相似文献   

5.
船舶螺旋桨进流补偿导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螺旋桨的进流品质对螺旋桨效率与船舶推进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螺旋桨的进流补偿导管是以改善螺旋桨进流为主,从而改进船舶的推进性能,它本身亦产生附加推力,有节能效果,视船型和方形系数不同达5~11%。本文介绍江海直达1000吨沿海货船“闽海102”采用补偿导管的模型试验和实船试航结果。  相似文献   

6.
数种船舶节能技术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燃油价格上涨,船舶节能成为航运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减小船舶阻力、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采用混合动力装置3个方面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节能技术,分析了各种节能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船舶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几年来开发并得到应用的船舶节能技术,诸如节能型低速柴油机系列、中速柴油机系列、新型螺旋桨、正反转螺旋桨以及Lips高效舵、流体控制翼等节能附体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船舶附加水动力组合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际上石油价格飞涨,能源短缺,特别是MEPC第58次会议发布EEDI计算公式以及MEPC第62次会议正式通过《MARPOL73/78公约》附则Ⅵ修正案,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船舶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船舶节能技术得到广泛的关注。相比于节能新船型和新型高效推进器,附加水动力节能装置无疑是一种成本低廉、见效显著、安装方便的节能选择。通过合理搭配2个或多个不同附加水动力节能装置,充分利用各自的水动力特性可以得到更好的节能收益。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导管类的附加水动力组合节能装置、基于导流鳍的附加水动力组合节能装置、基于扭曲反应舵的水动力组合节能装置,并分析各节能装置的节能原理与节能效果等。  相似文献   

9.
船舶节能技术综述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开发船舶节能技术项目,已列入世界各国造船界和航运界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新船型开发,新节能技术应用,现代配套装置及船舶整体节能技术综合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种实用船型设计方法(2)--特殊船尾及其推进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月中 《中国造船》2004,45(4):11-16
介绍了四种具有完全不同尾型的实用双桨船型的优化设计结果,即双球尾船型、蜗尾船型、双尾船型、双尾鳍沿海客滚船船型,都取得了很好的推进性能与节能效果.在设计航速下,与各自的对比常规双桨船型相比较,提高推进效率分别为15%以上,20%以上,10%左右,8~10%.文中亦对特殊船尾的推进性能与螺旋桨设计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节能装置节能效果的预报仍然依赖模型试验,数值预报方法对节能效果的预报存在较多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FD技术的整流鳍节能效果的数值预报方法。首先,研究了整体求解船-桨-舵相互干扰的水动力性能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比较显示,该数值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然后,采用上述方法预报了船-桨-舵-整流鳍相互干扰的水动力性能,通过比较有整流鳍和无整流鳍两种情况下,螺旋桨吸收单位转矩所发出的推力,分析了整流鳍的节能效果,得到了节能效果较优的整流鳍,其综合节能效果可达2.78%,从而为船舶节能装置的节能效果预报提供了一种适用的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欣  王怡  周熲  严先锐  刘刚 《船舶工程》2019,41(12):42-45
从节能、安全与绿色环保的理念出发,以大型散货船和大型油船为研究对象,对船用旋转风筒节能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作了简单介绍,详细阐述了风筒装置在两型船上的总体布置,并对旋转风筒风力辅助推进船的稳性、混合推进系统、电力负荷计算和节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风筒装置在特定航线特定的风向风速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并对EEDI指标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阳世荣 《中国造船》2012,53(Z1):226-232
由于世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船舶节能技术已成为船舶设计、船舶建造及航运行业的研究热点。辅机是船舶的重要耗能负载,因此辅机节能是船舶节能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一种基于柔性控制及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船舶辅机节能技术途径,阐述了船舶辅机节能原理,提出了船舶辅机柔性控制节能技术方案。在提升辅机电动机能效、实现自适应变频调速控制节能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根据全船平台信息进行辅机节能综合管理的技术方案,从而减少全船辅机能耗,达到船舶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船舶并联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绿色环保概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和世界各国对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船舶设计人员正寻求各种方法减少柴油消耗量和排放,油电混合动力船舶结合柴油机推进船和电推船的特点,其在节能减排和降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将并联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应用于嘉陵江水域的公务艇,为了提升系统转矩合成器的性能,设计中将行星齿轮内置于合成器中,同时将逻辑门限制控制策略对整个动力系统进行控制管理,有效的发挥了系统的效能。根据计算结果表明,设计船的运行成本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对同等船型将低了8.6%和10.48%,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前几年的油价攀升以及日趋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使船舶节能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投入。文章从船体减阻、附体节能装置、设备节能以及运营节能等方面介绍船舶节能的途径与效果,并指出节能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同时介绍船舶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最新的实例也证明对节能技术的投入获得了良好收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沪东型巴拿马油轮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需求情况和船舶主尺度分析,船体设计以及航运经济性,接着介绍该船体线型优化设计;设计了两个球 球尾线型,在上海船研所拖曳水池分别进行船模阻力、自航试验及尾部伴流场测试和尾部节能装置节能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代船舶设计中,节能设计成为船舶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为了降低船舶的燃油消耗,除通过优化船体线型减小船体阻力、增加桨径提高推进效率外,还可以通过对一些系统进行优化布置来实现一定的节能目的。以一型5万吨级散货系列船为例,利用功能关系转换的方法,通过表列比较其中央冷却系统改进前后对燃油消耗量的变化,证实了改进后的系统对燃油消耗量有所降低,从而说明通过对动力系统优化布置是可以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升阻比翼型优化及其节能轴支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Eppler的叶剖面设计方法与解N-S方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翼剖面的优化,并给出了将其应用到螺旋桨节能轴支架设计中获得的显著节能效果的试验结果,空泡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种设计方法是成功的。节能轴支架的设计思想还被推广应用到单桨船上,开发出了扇形预旋导管。  相似文献   

19.
CODAD推进系统准稳态建模方法及运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琳  张维竞 《船舶工程》2004,26(1):34-36
本文介绍了基于准稳态方法建立的某船CODAD推进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到了该船在各种推进模式下的稳态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对该船的运行性能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的结论对该船的控制及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 CFD方法实现船舶自航试验模拟,计算在船体影响下舵附推力鳍可带来2.3%左右的节能效果,分析指出舵附推力鳍通过吸收螺旋桨尾流能量,增加螺旋桨推力,改善船尾伴流,降低船身阻力的节能原理。计算敞水状态下桨/舵/舵附推力鳍系统的推进性能,并与船体影响下的推进性能进行比较,指出敞水状态下舵附推力鳍的工作状态与在船体影响下有着较大不同,为设计人员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