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的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在4个方面重新审视港口集疏运铁路发展的问题。从历史维度、国际维度、技术经济维度、现实维度认识运输结构调整战略实施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立足于发展港口集疏运铁路的现实意义,认为加快发展港口集疏运铁路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从运输规模、发展重点、建设成效等3个方面提出港口集疏运铁路中长期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港口集疏运铁路当前发展需要着力应对的问题。这些分析可为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卡拉奇港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海港,位于卡拉奇市西南侧,为中巴经济走廊东端出海口,目前港口发展面临港城矛盾突出、集疏运通道繁忙等问题,在分析卡拉奇港集疏运通道现状的基础上,对穿越卡拉奇城区的集疏运量进行预测,提出建设疏港道路、沿海铁路、沿海公路、ML-1铁路及港区铁路改造多种通道方案,并结合卡拉奇港和卡拉奇市发展需要提出疏港...  相似文献   

3.
黄磊 《港工技术》2023,(3):110-113
为推动河北省沿海港口在更好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要求、满足腹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打造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港口,本文以优化完善港口大宗干散货集疏运体系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研究基础设施条件和货物运输现状,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完善港口腹地铁路网络、加强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铁路货运组织效率、完善货物多种疏港模式、推进港口集疏运绿色发展等发展策略和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一、港口铁路对提升威海港竞争力的意义1.是完善威海港集疏运体系、提升威海港集疏运能力的需要港口是现代物流业的枢纽,同时也是现代物流业中一个突出薄弱的环节。港口的综合通过能力主要由船舶进出港、码头装卸、库场堆存以及集疏运四大系统组成,并由最薄弱的系统能力所控  相似文献   

5.
施悦勤 《水运管理》2023,(3):18-19+40
港口集疏运能力最终决定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上海港应结合自身条件,在集疏运能力建设上,应本着宜水则水、宜公则公、宜铁则铁的思路,一方面,改进沿海捎带的监管模式,不断优化水路集疏运模式;另一方面,以沪通铁路二期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海铁联运市场,补齐铁路中转的短板,改变过于依赖公路集疏运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陈恺  张银苗  韩非非 《水运工程》2013,(10):128-132
进港航道是港口水域平面设计中重要的环节,航道平面布置选线是港口航道设计的关键;液化天然气码头因其 货种特殊性,对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保障要求高。结合实际工程,列出液化天然气码头进港航道平面布置设计思路;综合 考虑航道布置的平面约束因素,提出方案并进行比选,最后确定推荐方案,研究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吕莉玲  阮敏 《中国水运》2007,7(1):20-22
参考国外主要港口集疏运系统,针对北仑片区港口后方集疏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港区后方集疏运解决方案,对内河、公路和铁路集疏运通道方案进行分析,以满足宁波北仑片区港口发展对未来集疏运通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是否全面提高港口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问题,回顾目前我国港口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确定的过程,对比分析国内外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总结国内外设计使用年限100 a时的设计规定,分析提高港口工程设计使用年限需考虑的因素,讨论提高设计使用年限需开展的工作。研究认为,全面提高港口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要开展作用取值、结构可靠度分析、耐久性设计方法等多方面研究工作。参考国内其他行业和国外港口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规定,结合我国港口使用现状,提出永久性港口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仍采用50 a,对于特别重要的港口工程,可结合业主要求,采用50 a以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季则舟 《港工技术》2000,(4):5-8,25
结合大连北良有限公司粮食码头工程,介绍在狭窄陆域条件下港口平面布置的特点,提出设计中应注意考虑开山石的利用,山体临海的港址码头轴线的确定,充分利用地形进行港口各不同功能区域的平面布置,开山与造陆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离岸岛礁复杂水域条件下大型散货码头的水域平面布置,结合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一期干散货)前期研究和设计工作,分析了离岸岛礁岸线利用平面布置需考虑的关键因素。针对性开展水文测验及潮流泥沙数模研究工作,提出一线、二线码头统筹的F型布置的综合利用方案。项目运营以来,码头水域各项设计参数适应复杂水流条件,能够满足船舶通航及靠离泊要求,码头平面布置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