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储罐保冷性问题,文章以某LNG全容式双壁金属罐为研究对象,对储罐的罐顶、罐壁和罐底进行了漏热理论分析,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对储罐的罐顶、罐壁和罐底进行温度场数值模拟,再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某LNG接收站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得出罐底是储罐整体漏热量最大的部分,进一步研究储罐罐底保冷层厚度与冷损失的关系,并进行参数优化,为工业LNG储罐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计算结果分析显示,当罐底保冷层设计厚度为520 mm时,罐底漏热量占储罐整体漏热量的41%;当保冷层厚度增加至1 200 mm时,罐底漏热量占储罐整体漏热量的比例降至23%。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考欧美相关规范,以16万m~3 LNG储罐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在不同荷载组合静力作用下,对LNG储罐外罐罐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确定了不同工况下LNG储罐罐壁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大小以及所在位置,并对以后的工程设计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船用LNG储罐和管道因传输特殊性质的LNG介质,储罐和管道必须满足相关的强度要求。因此,对储罐和管道应力计算十分必要。储罐的外罐体直接与管道相连接,外罐在管道接口处的变形,对LNG管道应力值和分布有很大影响。文本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型船用LNG储罐和管道分别进行建模分析,将外罐体管道接口处的应变作为管道位移载荷,对管道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校核,探索船用LNG储罐和管道应力分析方法,为储罐和管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郑健 《船舶工程》2017,39(S1):117-120
本文简要介绍了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新加坡首艘LNG/柴油双燃料动力港作拖轮的LNG移动燃料罐箱系统的设计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主要叙述了该项目LNG燃料移动燃料储罐的装载极限及其安全放散系统的关键技术的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评估港口危险货物常压储罐运行的安全性,对港口储罐结构特点和储罐失效因素进行分析,从罐顶、罐壁、罐底和罐体基础等4方面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评估指标权重,建立储罐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某港口企业汽油储罐的安全风险评估中,所得评估结论符合储罐现状实际,储罐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新加坡首艘LNG/柴油双燃料动力港作拖轮的LNG移动燃料罐箱系统的设计背景及主要性能参数,叙述了该项目LNG燃料移动燃料储罐的装载极限及其安全放散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上海LNG储罐外罐的建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LNG产业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的能源形势下,详细介绍了LNG储罐外罐的土建施工建造方案,并针对LNG储罐外罐建造工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研究分析,给出相应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常心洁 《集装箱化》2021,32(11):11-14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罐式集装箱(以下简称"罐箱")作为天然气液态储运的新载体,具有无损储存时间长和宜储宜运的优点.LNG罐箱运输成功解决了以往LNG槽罐车运输存在的耗时较长、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在促进天然气液态储运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冬季能源保供提供有力支撑.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缓解我国LNG供需区域不平衡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发挥LNG储罐宜储宜运、调运灵活的特点,推进LNG罐箱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多措并举提高储气能力.在推进LNG罐箱多式联运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LNG罐箱安全阀的认识不够全面,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对LNG罐箱安全阀的管理过于严苛.[1]本文介绍LNG罐箱安全阀的工作原理,分析LNG罐箱安全阀非正常起跳的主要原因及起跳后的排放影响,并提出LNG罐箱安全阀起跳预防和应急措施,以期消除业界对LNG罐箱安全阀起跳后果的担忧,促进LNG罐箱多式联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东至国内典型航线的VLCC船舶进行了LNG动力船储罐的选型与设计,给出了LNG的加注时机方案、基于降速下的燃料消耗的计算方法、储罐的选型与选材及结构设计计算和强度计算等。并对船用LNG储罐的强度进行严谨的计算,其结果在允许的要求范围内。因此,研究不仅对超大型LNG动力船储罐的选型和设计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且为未来开展LNG动力船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徐世睿 《中国水运》2007,7(3):98-100
以某工程结构2.2米厚板转换层为设计实例,采用经验算法和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内力和变形进行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底模内力变形及侧模内力方面,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经验算法差别较大,主要是经验算法模型过于简化,其它差别不大。侧模和底模的螺栓钢筋连接处应力和变形较大,此处为整个体系的薄弱处,实际工程中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