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文中探讨在AutoCAD和CorelDraw环境中河势图的一种制作方法,对CAD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基础上,利用CorelDraw软件的图层压盖和完美绘图显示功能,简单、高效的编绘美观、信息完整的河势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南港近年河势变化的原因、趋势、不利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研究表明:1)由于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南港河势正在发生一种显著的适应性调整;2)在未采取其它工程措施的条件下,南港目前河势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将长期存在;3)在瑞丰沙上实施合适的人工工程,能遏制甚至扭转目前南港河势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两套水深地形测图,从河势、冲淤分布图、冲淤量方面对倒运海水道的河床演变进行了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水道河势较为稳定,深槽水深基本在4m以上,河床冲淤量与冲淤面积总体平衡,河床演变主要为水砂动力条件下的自然演变。结论可供航道整治与港口码头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江南支白茆沙河段自1965年开辟海轮航道,航道经常调标改道。分析表明航槽不稳定与河势、滩槽不稳定有关,没有稳定的河势就没有稳定的航槽。汊道兴衰使航槽改道,而深槽变化使航道经常调标,航道变迁也与上游通州沙河段河势不稳定及北支水沙到灌影响有关。随着上游河势趋于相对稳定,徐六泾主流稳定南偏,长江主流走南水道的格局趋于相对稳定,海轮航道稳定在白茆沙南水道。从河势变化趋势、航道水深条件等考虑选择白茆沙南水道为深水航道通航汊道。  相似文献   

5.
三峡大坝建成后,清水下泄会带走中下游航道内大量的泥沙,改变了原水流态.为全面掌握辖区重点河段江口水道汛期和枯水期河道走势及工程整治后的河势规律,完成了河势彩图制作工作.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应用了Coreldraw图形设计软件编辑功能,能直观反映长江河床在某观测时段内水流、岸线和沙滩分布形态情况,为后续航道维护和航道整治起到了一定的科研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文正 《水运工程》2013,(11):115-118
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口河段历史上是长江口水域河势变化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基于该河段历史河势演变规律,在 分析南北港分汊口治理效果的同时,对南北港分汊口工程兴建后新形势下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口河段河势变化趋势及治理策 略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新形势下南北港分汊口河势仍存在不稳定的因素,突出表现在扁担沙沙体未经人工控制和 整治建筑物防冲抗刷压力增大;针对不稳定因素提出的治理方案经数学模型研究验证较为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嘶马弯道位于扬中河段上段,是河势控制重要导流岸壁段,深水贴岸,为著名的崩岸险工段。经多年整治,河势总体基本稳定,但局部河势仍存在不利变化态势。嘶马弯道深水逼岸,江岸持续冲刷。为保障防洪安全、河势稳定、航道通畅、岸线利用、水生态安全及用水安全,迫切需要防治江岸坍塌、消除防洪安全隐患、维护岸线稳定。本文针对目前嘶马弯道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长江崩岸治理工程泰州杨湾~高港段工程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吴焱 《水运工程》2017,(7):136-140
南北港分流口河段近期河势发生新的变化,对区域重大涉水工程的安全稳定产生较大威胁,甚至可能给区域现状河势格局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多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对比分析,得知近期下扁担沙尾部南侧淤涨下延、新新桥通道逐步萎缩、新桥沙下移南压以及下扁担沙滩面串沟发育等,给维持南北港分流口现状河势格局的新浏河沙头部护滩工程、南沙头通道限流工程、中央沙头部圈围工程以及青草沙水源地工程等自身安全稳定带来较大压力,使南北港分流口现状河势格局的稳定存在隐患。  相似文献   

9.
三峡坝区河势在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三峡坝区泥沙淤积后河势的变化及对船闸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分析了建坝前后的河势特征,阐述了坝区上游引航道口区和连接段的水流条件及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猛  朱亮  张宏伟  李为华 《水运工程》2012,(11):107-111
基于试验数据和实测地形,初步分析了航槽开挖对长江口北槽水流及河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12.5 m航槽开挖引起北槽主槽尤其航槽内流速显著增加;2)在计算北槽航槽开挖后槽内流速时,乐培九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3)12.5 m航槽开挖对北槽河势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是引起2009年以后北槽河势显著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分析评价长江口深水航道以及其它相关的航道整治工程治理效果时,应充分考虑航槽开挖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许清文  史本宁 《水运工程》2020,(S1):150-153
郁江的河道演变对河流的堤防安全、河势稳定、防汛抢险等影响重大。以郁江贵港市区河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河段的历史演变,对24个典型断面的断面特征和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在近30 a河槽变化不大,河势相对较为稳定,河道各个断面有冲有淤且变化幅度较小;在现有水沙条件下,未来河段将呈缓慢淤积的趋势,贵港和桂平航运枢纽对河势及冲淤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长江镇扬河段河势变化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长江下游镇扬河段河势变化特点及其对航道条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河段航道治理的思路.镇扬河段河势变化主要体现在汊道分流比调整和局部深泓主流变化,对该河段航道条件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些变化特点,提出了航道整治思路:结合水利部门河势控制工程,加强影响航道条件有的重要洲滩及岸线的控制,稳定滩槽格局、适当控制或调整汊道分流格局,维持目前相对有利的航道条件;对局部可能出浅的河段,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适当束窄浅区段河道,增大航槽内冲刷能力,提高航道尺度.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坝下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坝下游沙卵石河段的河势演变规律发生变化。通过总结、分析实测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坝下河段床沙组成特点,采用双层铺沙法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较好地复演了本河段河势变化,为开展坝下沙卵石浅滩治理研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整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整治效果,结合工程进展情况,研究分析北槽来水来沙条件变化,河床冲淤调整过程及北槽新河势产生的原因;从河势的角度总结一期治理效果及经验认识,为二,三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南支下段扁担沙护滩工程整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焱 《水运工程》2012,(11):145-150
长江口南支下段暗沙罗列、州滩变迁,是长江口河势变化最为频繁、也最为复杂的河段.采用mike21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该河段自然状态下以及实施扁担沙护滩工程情况下水动力条件、河床冲淤变化进行模拟,为该河段河势演变以及河势控制工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港航道是长江口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长江口航道发展的重点之一。历史上北港河槽形态河势较不稳定,但近10余年来,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新浏河沙护滩工程及青草沙水库工程等的实施,北港边界条件趋于稳定,河势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具备了良好的航道开发条件。在河势分析基础上提出北港航道整治开发的技术方案,包括堡镇沙护滩方案和双导堤加丁坝的拦门沙治理方案。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航道整治效果良好,辅以一定的疏浚措施有望实现航道规划目标。同时,对北港航道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长江干流横贯江苏,是全省生产生活用水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沿江两岸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保障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对江苏十分重要。历史上,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势变化剧烈,曾发生多次严重崩岸及河道的变迁。江苏治江60年,彻底改变了河势大幅度摆动的局面,中等洪水年份保持了大部分河段的基本稳定,成就巨大。同时,河道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也均得到很大的发展。展望未来,河道整治工程设计应体现生态设计理念,为水生和陆生生物提供必要、安全的自然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马河邮政支局综合楼工程规模为三层,本文对工程建成后对河道堤防及防护工程安全的影响、洪水流向及河势对河道的影响、设计洪水条件下的冲刷计算与分析、建房后对防洪及河势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建房后的补救措施,提出了路堤防护意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2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电站工程修建前后山区河道内水位和流速的变化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站工程修建后,在设计洪水条件下,河道内的水位变幅不大,流速分布平稳。通过下游消能防冲设施处理后,工程的修建对河势稳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分析通州沙河段水流泥沙特征、航道水深条件及航道变迁。从河势变化、河床滩槽冲淤变化等分析通州沙河段深水航道碍航原因。研究表明通州沙河段下段由于河道展宽、洲滩不稳、水流分散及涨落潮流路分离等,造成河势不稳、滩槽不稳。首先是河道展宽,洲滩分流水流不集中、上下过渡段深槽淤浅,出现碍航。其次是河道展宽、主流摆动、边滩淤长、心滩活动造成航道水深不足。另外,洲滩变动,主槽相应变化,滩槽不稳导致航槽不稳。稳定通州沙下段活动洲滩是河势稳定、航道整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