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生昌  张政生 《水运工程》2017,(11):213-216
从动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出发,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锤击沉桩过程中施工参数间的相关性,如桩锤质量和桩基质量、锤击能量和桩基贯入度、桩锤质量和贯入度、锤击应力和桩基贯入度等。结果表明:通过计算得出的锤击力和锤击应力,选择合适的锤型和锤击能量可保证顺利沉桩;预判桩基在一定岩(土)层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贯入度,为锤击沉桩过程中的贯入度控制标准提供依据;结合贯入度控制标准,计算出在锤击沉桩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为选锤标准提供依据;根据确定的桩型和桩锤来选择合理的桩垫材料,使其在锤击沉桩过程中发挥最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徐立新 《水运工程》2012,(4):180-185
在桩基工程锤击沉桩施工中,打桩锤的大小、桩基结构的可打性等均与沉桩贯入度有关。为确保锤击沉桩的质量,需要对沉桩贯入度控制进行研究与应用。通过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四期码头等工程实例,对锤击沉桩中的贯入度计算方法、现场控制方法及验证与改进措施等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分析证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桩基工程施工时,贯入度的动力计算为合理选择打桩锤、合理控制沉桩贯入度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苏世定  王幸  桑登峰 《水运工程》2019,(10):187-192
针对珊瑚礁岩土复杂工程特性所带来的钢管桩沉桩收锤标准难确定、沉桩施工高程难统一等难题,研究了珊瑚礁岩土地区钢管桩沉桩规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钢管桩在珊瑚礁岩土中的终锤贯入度、沉桩锤击总数以及入土深度进行对比。结合现场试验测试和可打性分析,指出打入式钢管桩易穿透珊瑚礁岩土、所需锤击总数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珊瑚礁岩土软硬分布和土颗粒破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桩可以穿透高标贯击数(100击以上)的珊瑚礁岩土;常规的工程设计施工经验直接应用于珊瑚礁岩土容易造成较大的偏差,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校核。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高桩码头升级改造工程,阐述原码头拆除后,在原码头排架间的沉桩技术,以及在沉桩区域受周边构筑物影响大、地质条件复杂的环境下,采用振动锤与柴油锤联合沉桩的新技术,为类似工程的沉桩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印尼万丹丰益工业园港项目工程首次采用D-160柴油锤进行PHC桩沉桩施工前,选取9根PHC桩在砂层分布的典型位置进行试沉桩.结果发现:桩靴长度对PHC管桩穿过砂层有明显影响,桩靴越长,穿过砂层所需的锤击数越少,总锤击数也会明显减少;当桩靴进入砂层时,贯入度会急剧减小,影响贯入度的主要因素是较大的端阻力,该过程一直持续到...  相似文献   

6.
动力打桩的桩锤规格选择是桩基施工中重要及复杂的环节,满足桩基设计的极限承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常用的选锤方法有公式计算法、经验综合分析法、波动方程法共3类,可以选用桩锤的锤击能量及极限承载力。通过分析选锤要素引出了选锤最小能量值,从传统的单一锤击能量扩展到了一个区间,既简化了选锤方法,又提高了沉桩效率。从锤击能效及效率角度分析了锤桩质量比不宜小于1/4的实质是锤击能量转换效率的大幅降低,从理论上将动力打桩与静压沉桩有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针对钢桩大直径、超深入泥且方向变化,施工中会发生溜桩、拒锤等现象,利用GREWEAP软件进行钢桩可打入性分析,根据波动理论对开口桩进行打桩分析,对沉桩中贯入深度与锤击数进行理论和实际对比,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分析的准确性,提出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8.
锤击沉桩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基桩施工工艺,随着桩基工程不断向超长桩、大截面桩发展,桩锤的冲击能量不断提高。使用的柴油锤锤芯质量已达到10、12.5、12.8t。目前我局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造的“三航桩15号”、“三航桩16号”船选用芬兰JUNTTAN锤,是国内首次在海上打桩中使用液压锤,  相似文献   

9.
根据风化岩地基施打钢管桩的打桩记录、地质条件、高应变动力检测结果,对柴油锤和液压锤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压锤具有很高的锤击能传递系数.文章所述工程中液压锤的有效传递系数是柴油锤的2.58倍。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海某港池工程12°斜桩桩头断裂的动力响应问题,对斜桩每节桩的桩头进行现场应变监测,利用ABAQUS软件对直桩、6°和12°斜桩进行有限元模拟,对比桩锤质量、桩距进行优化前后的桩顶动力学响应,并得出锤击频率、锤击速度对桩顶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锤击荷载作用下,桩的拉、压应变随桩身倾角的增加而增加,12°倾角产生的拉、压应变峰值最大;增大桩锤质量、降低桩锤与桩顶距离,可降低桩顶应变;桩头应变监测值与模拟值的变化趋势一致;有限元模拟把桩锤的冲击力等效成三角荷载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