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台感悟     
兰台的寓意是档案工作,回顾这些年伴随着档案走过的路,我有一种深深的兰台情结,有了这份情感,把它作为一件技术精品去雕琢与欣赏。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档案,整齐的案卷,是兰台人劳动的结晶,每当看到这些档案,脑中都会不经意地浮现出从繁琐的分类、甄别、整理、立卷、编目,到最后完成归档各个环节的经历。这些精心雕琢的作品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是利用者无言的证人和得力的助手,为我所的科技发展、壮大默默地奉献着,  相似文献   

2.
我的兰台     
正兰台,汉代宫内藏图书之处,以御史中丞掌之,后世因称御史台为兰台。又东汉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史,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至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辞海》兰台条)。档案是一座山,由古及今地积淀着历史尘埃;档案是一条河,由远及近地流淌着世间记忆;档案是一部尘封的书,一页一页地记载着人文故事;档案是一根链条,串连着过去和现在。昨天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但自从有了档案,人类就找到了反观历史的一面镜子。档案是历史的文化沉淀,是历史的传承,是前人的足迹。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见未来。留住了档案,就留住了历史。历史是白纸黑字的记录,档案是默默无闻的收藏。没有历史便没有档案,没有档案就没有历史。  相似文献   

3.
喜得《机电兵船档案》编辑部转赠我的一部长篇档案小说《兰台花开》。翻阅此书,一种亲切、欣慰感油然而生。作者曾做过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工作,她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全是“兰台”里活生生的那些人和事,而她竟然能用文学语言展现出档案人风采,用文艺手法纵情讴歌兰台事业,着实难能可贵,令我这个“老档案”心生钦佩之情。  相似文献   

4.
永恒的追求     
小时候,我耳闻目睹了父辈们在三线地区为船舶工业档案事业发展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事迹,至今难以忘怀.我非常敬佩老一辈档案工作者们对档案事业的执着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他们明知道这个行业清贫、枯燥、艰苦,可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无私地将他们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船舶工业档案事业,他们这种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非常难得.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兰台人的身影显得更加高大.一代又一代船舶工业档案工作者们秉承为船舶事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宗旨,发扬"情系兰台,创新超越"的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坚守着,忠实地履行着维护船舶工业历史真实面貌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为促进船舶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这是自居易在《秘书省中亿旧山》一诗对唐代管理文书档案的小公务人员的赞美。“兰台”一词之出典“兰台”一词,古籍记载是春秋战国楚台名。唐·张九龄《登古阳云台》诗云:“楚国兹故都,兰台有余址”。兰台故址在今湖北钟祥县东。《全唐诗典故辞典》说:“兰台一词典出《文选》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五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后用兰台风喻指快意的爽风。李贺诗《罗浮山父与葛篇》云:“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这里  相似文献   

6.
那一年     
据史书记载,早在西汉初年,便在存放典籍档案之处置以兰花,一则显示其处之高雅,二来花香可以驱虫除菌,防止典籍受损,因而被称之为“兰台”。兰花之贵,在于“王者之香”;兰台之尊,在于弥足珍贵;兰台人之崇,则在于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2002年,我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了南京十四所档案室,有幸成为了一名档案工作者。在揭开档案神秘面纱之初,总觉得她单调、呆板和沉闷。随后工作中与之相伴,细细品味,才发现她具有十分迷人的魅力。不曾想到,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二十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自己一幽的我那位档案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几个月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8.
坚持解放思想 推进企业档案工作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档案事业辉煌的30年,也足企业档案工作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有企业扩展到集体、乡镇、外商投资、民营乃至境外企业全方位发展的30年.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毅生前在参观一个历史档案展览会时,曾经谆谆教导档案工作者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他还意味深长地说:“坐冷板凳开始坐有些凉,坐了一会就热起来了。” 70年代初,我在一个大型企业担任党委秘书时兼管文书档案,就和档案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我曾到省、地(市)、县一些先进的档案馆参观学习,档案馆就像磁石般地吸引了我,那书写工整美观的索引,像航标指引我在浩如烟海的档案馆里遨游。翻开卷宗,我就像在与历史老人对话。一排排整齐的卷宗,象列队待发的士兵,随时听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召唤。为兰台写春秋而辛勤耕耘的档案工作者,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七○八研究所通过了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国家一级认证.建所60多年来一贯重视归档工作,要求重点产品完成后要及时归档,每5年要编写一次所史,因此七○八所保存的档案比较完整.七○八所的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船舶事业的发展过程,见证了人民海军舰船从小到大的演变,也记载了从院士到一般科研人员的成长,这些档案材料为七○八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七○八所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机电兵船档案》创刊20周年。20年,对于人类历史而言仅仅是弹指一挥间;20年,对于一本刊物而言,已经由孕育发展迎来了成熟。《机电兵船档案》的20年,是与机电兵船行业档案事业同步发展,与档案工作者共同进步的20年。我从事档案工作近十载,每当回忆起与刊物共同前进的每一步,我的心情就有抑制不住的激动。是《机电兵船档案》伴随我成长。我喜欢这本杂志,因为她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我珍爱她,是因为我珍视自己工作的经历。《机电兵船档案》伴我成长我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机电兵船档案》结缘的。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哈尔滨工程…  相似文献   

12.
立"标"见"档"     
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标准规范,标准规范的拟定颁布是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共同进行的.在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标准规范指导下,档案工作向着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本文结合"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国家档案规划纲要提出的档案事业发展目标要求,对此期间发布的标准规范条款进行分析,寻求未来标准规范拟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粤档之变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档案工作也不例外,紧跟时代的步伐乘风破浪、不断前进,跨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在档案人的辛勤努力下,兰台园地结出了累累硕果,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走过的路不尽相同,感受也不尽相同。回首过去岁月划下的轨迹,我发现当年的风华少年早已步入不惑之年。回首往昔岁月——我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十四岁参军。二十五岁转业。三十九岁从事高校专职档案管理工作。尽管我不曾轰轰烈烈。从事档案工作仅有九年.我却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档案事业,贡献给了经历五十五年风雨的共和国。  相似文献   

15.
"老妪话玄宗",从档案学的角度讲是口述档案,从史学的角度讲是第三只眼睛看历史。那就允许我用"第三只眼睛"从彩超下的孕育史、回归市场的渐进史和癸丑年的未来史三个方面,窥视一下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院")40年的影踪和未来的意象。  相似文献   

16.
白驹穿隙,光阴荏苒。蓦然回首,我早过了不惑之年,正向天命之年迈进。回顾往昔,我参军二十六年,却有十七年的时间是从事档案工作,不曾轰轰烈烈,没有声名显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档案事业。生活多么奇妙,多么不可捉摸啊!在少年时代,我象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也曾编织过无数五彩的梦,喜爱文学、历史,却阴差阳错地进了工科大学。1977年9月我从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分配到某卫星发射中心,当了将近十年试验参谋,参加了数次同步卫星的发射。由于工作需要,我曾拿起笔参加《当代中  相似文献   

17.
收获     
1991年,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被分配到了山海关船厂档案处,做一名专职档案员。我依然清晰地记着初到档案处时的情景。面对成千上万的装订成册的档案,我感到迷惑,这就是我的工作吗?在同事的帮助下,业务开始渐渐熟悉。接下来的日子就在机械地整理、装订案卷及档案提供利用中度过。档案员除了地位在工厂相对略低,收益相对较少外,工作倒也轻松自在,闲暇时还可用聊天和看书来打发日子,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中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它的产生不仅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还为转换档案管理机制、拓宽档案工作发展思路、增强档案部门的活力提供了重要条件.随着新领域档案工作、新载体档案管理的频频出现,档案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发展档案中介服务势在必行,这也是深化档案工作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档案工作的需要.可以预见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在未来的档案事业发展中将引领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化有四个转变,从封闭到开放,从文书到文化,从存史到记忆,从传承到传播.而企业的一切活动时刻与文化相伴,经济竞争正在逐渐变为更加隐蔽的文化建设竞争.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事业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企业文化存储的主要形式.档案资源应该发挥支持企业决策、管控、创新、发展,以及提升竞争力的基础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裴胜崇 《珠江水运》2011,(11):74-77
"中国冰人"王刚义并非在海边长大,但是他的人生却与大海紧密相连。1956年6月20日,王刚义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在此后的40年里,王刚义也从来没想到自己能与海结缘。"我和大海约会晚,但感情深,经得住考验。"王刚义这样评价自己与大海的关系。小时候,王刚义有怕水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