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9篇
  免费   267篇
公路运输   2985篇
综合类   2014篇
水路运输   1750篇
铁路运输   3359篇
综合运输   3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843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及崇明岛新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的形势,对上海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中的市域铁路崇明线的工程特征、功能定位和建设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崇明线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经综合分析,提出了前瞻性的线路总体规划方案,并分析及确定了线路的速度目标等级、系统制式和运营组织模式,可为崇明线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碍航特性分析对于枢纽上游水位变动区的急弯航道设计尤为关键。针对浯溪枢纽上游马头岭急弯复杂的水流条件,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与船模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进行不同水位组合下弯道河流碍航特性研究,在分析航道水深、航道流速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枢纽上游水位变动区的通航设计水位受枢纽运行调度方案的影响较大,急弯航道航线调整是优化通航条件的有效思路,可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基于结构物表面纹理特征跟踪的支座振动位移测量算法易受光照、背景杂波、运动模糊等因素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特征跟踪的铁路桥梁支座振动位移测量方法。利用大津法与连通体分析法获取感兴趣目标,并基于感兴趣目标确定线跟踪区域,提高支座位移计算效率;利用一种直线鲁棒检测算子,快速提取桥梁支座振动过程中线跟踪区域中的线目标坐标变化;采用一种多帧数据融合滤波器,对桥梁支座振动位移数据进行后处理,从而实现对桥梁支座振动位移的精准计算。将该测量方法应用于实际搭建的桥梁支座振动位移监测系统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测量精度上取得较好结果,满足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MaaS出行下,用户对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组合的选择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针对目标用户设计了网络问卷,并回收233份有效问卷,筛选得出1个因变量和14个自变量,借助SPSS软件清洗数据并建立多项Logit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月生活开销和距离因素是促成用户选择MaaS不同出行方式组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车道线等地面标志物的检测是自动驾驶车辆环境感知的重要内容,能够为车辆提供可行驶区域的信息。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结果的车道线检测拟合方法。使用车载单目相机获取车辆行驶过程中采集的道路图像,送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车道线语义分割。将分割得到的仅含车道线的二值图像进行透视变换得到鸟瞰图,筛选有效车道线像素点,对有效车道线点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项式拟合,输出左右车道线多项式拟合系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车道线检测算法的环境适应性差,鲁棒性不强,对弯道车道线检测信息不够准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明确影响不同规模城市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路径,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策略调节城市居民出行结构,进而提高城市交通系统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现有研究较少关注中、小城市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较缺少同省份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跨城市规模对比分析,不利于策略制定者运用出行方式关键影响因素调节居民出行行为。考虑到与出行行为和与出行需求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潜在差异,有必要研究、对比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以交通可达性、出行者个体属性、出行特征、出行偏好为因素构建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理论路径模型,并在山西省选取大、中、小城市样本,收集居民个体出行数据,利用基于未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并探究上述因素对3类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具体作用差异。通过研究发现:①4个建模因素对3种规模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策略上的“因地制宜”是有效改善居民出行结构的基础。②在大城市与中等城市,交通可达性通过偏好对出行方式选择的间接影响较强于其对出行方式选择的直接影响;在小城市,出行者个体属性通过偏好对出行方式选择的间接作用比其直接作用更强。③3个城市中,与个体属性和出行偏好有关的间接路径均成立;然而,与交通可达性有关的间接路径并不全部成立。在大城市与中等城市,交通可达性可通过影响出行偏好与出行特征,进而间接影响出行方式选择;在小城市,交通可达性对出行方式选择的间接影响仅通过出行偏好传递。  相似文献   
7.
为妥善解决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二期施工截流断航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柳黔江中上游相关企业单位的调查研究,提出对相关航运企业进行货币补偿的方案,对通航河段因施工截流断航期的货物过坝转运补救措施进行新的探讨与实践,减小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断航期对河段航运的社会影响,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满足工程如期截流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消费群体变迁和新盈利模式塑造的双重推动下,汽车智能化加速发展,智能化边界也在不断扩容。重体验与软实力,助力汽车智能化驶上高速车道。汽车智能化是体验型消费和新盈利模式落地的载体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带动了乘用车的消费属性和体验型需求不断提升,而智能化是其重要载体。作为伴随着智能手机崛起而长大的一代,90后、00后对汽车的智能网联化需求更加突出,尤其是在某些体验感很深的座舱和自动驾驶等领域,会成为影响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他们在买车时更加看重外观、配置而非质量、安全性,乘用车的消费属性在不断凸显。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将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托绍兴市镜水路南延工程与杭绍台高速公路坝头山共线叠加段路桥隧工程,针对路基与隧道工程同步建设施工风险高等突出问题,研究并优化两者交互施工工序,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监控量测,模拟先施工隧道后开挖路堑、先开挖路堑后施工隧道及先开挖部分路堑后施工隧道再开挖剩余路堑的三个方案;对比分析变形、内力、塑性区分布等变化特征,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监控量测很好地吻合仿真计算,成功控制了施工风险,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东非某码头项目,共建设3个泊位,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码头前排轨道梁中心距前沿线达4 m,悬挑大,施工中采用钢抱箍和工字钢作为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沿线的沉降值比理论值大,最大沉降达60 mm。通过采用加肋板双拼45号工字钢作为支撑及钢管桩桩顶反拉25 mm钢筋的组合方案控制沉降,将前沿线沉降减少至10 mm以内。该方案施工方便,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工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