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251篇
综合类   85篇
水路运输   122篇
铁路运输   55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李健华  王选仓  王亚军 《公路》2006,(11):39-43
调查、分析了沙漠地区地理和自然气候状况、沙漠路面结构和材料现状以及沙漠路面使用状况,结合沙漠地区交通状况,划分了交通量等级。在沙基回弹模量实测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可靠度,提出了不同沙漠分区沙基回弹模量推荐值。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大量计算,提出了不同沙漠分区沙漠路面典型结构,供公路设计、施工使用。  相似文献   
522.
以海南省某跨海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平行对比试验法,以桩侧桩端后注浆及施工桩长为变量,对3根超长灌注桩进行了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并对试验过程中试桩穿越各土层的分段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进行测试。通过比对试验结果,分析桩侧桩端后注浆对超长灌注桩承载力性状、荷载传递规律及桩侧、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桩侧、桩端后注浆能显著提高超长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减小桩基沉降;对于超长灌注桩,桩侧注浆对承载能力的增加效果远远大于桩端注浆;桩侧桩端注浆后,超长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不变,依然是上部侧阻力先于下部侧阻力激发;桩侧注浆处土体表现出与桩体水泥胶结的性质,其抗剪强度较大且随位移增长而增加得更快。  相似文献   
523.
座椅发泡材料的特性是影响座椅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拉压试验机对座椅发泡材料进行乘坐压力测量,设计乘坐压力与发泡密度、硬度和回弹率的单因素实验,实验分析了乘坐压力与物理参数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在40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HyperStudy多学科优化软件,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拟合得到了座椅发泡材料乘坐压力评估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出乘坐压力的大小,从而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评估座椅舒适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524.
水泥搅拌桩是处治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的有效措施,而目前水泥搅拌桩的设计往往依靠经验法。为了明确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承载特性及沉降特性,进而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应用,基于D-P本构模型,建立桥头过渡段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桩长、桩身模量、桩间距、桩间土模量等计算参数对于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特性,并对该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某高速桥头过渡段路基优化方案,最后以验证精度后的GM(1,1)模型对试验路填筑优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桩间距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当1.8 m≤桩间距≤2.0 m时加固区的沉降变化趋势显著,桩间距≤1.6 m时加固区的沉降变化趋势平缓,推荐桩间距选取范围为1.6 m~1.8 m;桩身模量和桩间土模量对承载力影响次之,随着桩身模量的增加,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逐渐减小,当桩的模量为60~120 MPa时,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相对较小;路基顶面沉降量随桩间土压缩模量增加而趋于减小;以优化后的方案铺筑试验路并进行沉降预估,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对控制差异沉降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以为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25.
缺陷反射信号的衰减、多缺陷反射信号的叠加以及缺陷形态是低应变曲线分析中影响缺陷特征识别的关键因素。考虑波动在缺陷界面入射前和反射后传播衰减系数的差异以及缺陷反射的叠加干扰,通过完整桩段理论反射波曲线部分拟合受测桩实测反射波曲线及叠加修正获得波动衰减系数,提出基于实测曲线拟合的完整性系数计算改进方法。同时,基于成层土中渐变缺陷桩瞬态响应模拟技术,提出结合完整性系数进一步分析缺陷特征的方法。最后,结合实测反射波曲线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6.
为选择一种能够有效模拟实际工程压实方式且操作简单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成型方法,分别按照马歇尔击实成型、旋转压实成型和振动成型3种方法制备混合料试件,对不同成型方法混合料试件的孔隙率、劈裂强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试验测定,并通过CT扫描试验对不同成型方法混合料试件的高度方向孔隙特征、最可几孔径和乳化沥青砂浆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旋转压实成型方法制备的混合料试件力学性能最优,相较其他两种成型方法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与水稳定性;同时采用旋转压实成型的试件内部空隙分布更加均匀,且试件内部沥青砂浆厚度最大,粗集料之间的接触和嵌挤程度最佳。因此最终确定旋转压实法作为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成型方法,由此得到的混合料试件与实际道路碾压相似,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高温性能和水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