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5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鄂西南地区是湖北省内比较典型的红黏土分布区.由于红黏土具有高液限、高含水率、水敏性及胀缩性等特征,直接用作高速公路路基填料时,往往难以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和压实度.虽然规范中提出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压实度,但考虑到各地区红黏土工程性质的差异性,规范中并未明确降低的幅度,实际施工缺乏依据.本文通过含水率、液塑限、...  相似文献   
42.
瞬时对称分量法基于瞬时测量可以将任意的三相信号分解成正序、负序、零序分量,然后在各自的等效电路中进行分析。传统的瞬时对称分量法一般在dq0坐标系下进行变换及计算,算法中的低通滤波器对其动态性能影响很大。本文基于αβ0坐标系,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瞬时对称分量法,该算法采用变步长自适应检测原理,能够较好地兼顾稳态精度及动态响应,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从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两个方面,论述一种汽车安全带带扣耐久性试验系统的研制。系统采用PLC和触摸屏,实现试验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具有可靠性高、人机交互友好、软件操作简便等特点。其各项技术指标满足我国相关标准及国外主要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4.
在软弱岩体环境下,针对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衬砌、中隔墙及围岩等结构受力状态复杂、变化频繁等特点,以某大跨径双连拱隧道为实例,对隧道施工开挖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系统分析了隧道围岩、中隔墙随隧道的开挖和支护过程的应力及塑性区的发展、变化规律,得到了采用侧壁导洞法施工时,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对同类隧道设计及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5.
样条函数计算简便,精确度高; 加权残值法则具有解题的统一性.采用三次B样条函数作为结构物运动微分方程式中的试函数,利用加权残值法原理得出了计算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格式;对该方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精度分析,采用与单自由度系统相同的方法推导出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响应计算格式.结果表明:样条函数加权残值法是一种无条件稳定且精度高的方法,对提高机构弹性动力分析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汽油发动机电子点火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火系统的工作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决定的性影响。本文简要回顾电控点火系统的发展过程,讨论了点火系统,点火器件,点火控制及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7.
48.
文章介绍了汽车消声器主要的结构型式及评价指标,通过消声器经验公式和理论计算确认了消声器的主要技术参数,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抗性消声器。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能量利用率,从路径规划的层面出发,针对避免车辆遇到极端工况及低效率工况的问题,提出将车辆稳定性判据模型和交通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规划车辆路径,使得车辆在路面湿滑情况下实现快速、安全的行驶。使用交通流模型预测车辆未来将要面临的交通环境变化,再使用稳定性判据模型评估未来交通的安全性,以便为混合动力车辆规划出最快且最安全的路径。具体来讲,为了预测混合动力车辆未来将要面临的车速及车流密度的变化,使用通量矢量分裂格式求解广义Aw-Rascle-Zhang(GARZ)宏观交通流模型。此外,使用驾驶人在环仿真平台PreScan,收集了同一驾驶人在不同车速及不同相对前车距离时给出的前轮转向角响应。基于前轮驱动(FWD)前轮转向(FWS)车辆和全轮转向(AWS)分布式驱动车辆(DDV)的Simulink模型,给出了不同前轮转向角对应的轮胎力饱和因子(δTFSC)响应。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不同车速和车流密度对应的δTFSC,建立了车辆的稳定性判据模型。使用新建立的稳定性判据模型对交通流模型预测的参数(车流速及车流密度)进行稳定性评估。然后,基于以上的方法优化了车辆行驶路径,以确保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行驶安全。最后,使用US-101真实交通流数据来验证交通流模型的预测结果。经实例验证得出:交通流模型与车辆横向稳定性判据模型相结合可以从路径规划的层面保证车辆安全行驶并提升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