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15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桥梁选型是一项包含多影响因素的系统性决策过程,为了提高桥型选择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建立了一种以全寿命周期适应性作为评价指标的桥梁选型模型,该模型以适应性评估作为目标层,以安全、适用、经济、耐久、美观、环保作为准则层。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对典型建设条件下几种常见中小跨径桥梁进行了适用性评估,验证了选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
34.
汽车轻量化推动胶接技术在车身中的应用,但湿热的汽车服役环境对胶粘接头的力学性能存在不利影响。该研究利用试验方法揭示一种环氧胶黏剂及其接头的湿热老化规律,制作了单向拉伸和缺口拉伸形式的胶黏剂本体试样,以及双悬臂梁剥离和十字拉伸剥离形式的胶粘接头试样,比较了本体和接头的初始、湿热老化和恢复性能。结果表明:胶黏剂本体的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失效应变和能量吸收均随湿热老化而降低;烘烤除湿后,各性能恢复程度不一;湿热老化导致胶黏剂与母材界面的粘接强度降低,但在烘烤除湿后显著恢复。因而,在对湿热老化后粘接车身的强度进行分析时,要考虑胶本体和界面,并按最坏情形设计。  相似文献   
35.
在设有纵横梁的钢桁梁桥面系结构中,混凝土板与纵、横梁形成组合截面,参与主桁整体结构受力。文章分别以主桁轴力、刚度为对象,分析钢桁梁桥面系参与主桁共同作用的程度。由于公路钢桁梁具有宽幅的显著特点,对5种不同桁宽的参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桁宽变化对钢桁梁桥面系参与主桁共同作用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通过乐山岷江二桥设计,全面阐述了大跨径多孔拱桥的设计过程及计算分析方法。在拱桥计算分析时,详细考虑了桩土共同作用、连拱效应、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对拱桥受力性能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某一拱跨破坏时,单向推力墩的极限承载能力,以确保拱桥不发生整体垮塌。  相似文献   
37.
周青发 《摩托车》2004,(4):41-41
有许多摩托车排气管冒黑烟,黑烟由很微小的碳粒组成。由内燃机原理可知,由于可燃混合气没有得到充 分燃烧便随废气排出,从而出现加大油门排气管后面就黑烟滚滚、发动机工作声音不流畅、动力不足、摩托车 发冲的现象。对上述现象,可从以下几种思路去查找、解决。  相似文献   
38.
正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中国摩托车工业40年庆祝大会暨《中国摩托40年报告》首发仪式",共同回顾与庆祝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摩托车工业取得的辉煌成绩。值此,我谨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对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的各界朋友,尤其向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相似文献   
39.
武雪原  夏勇  周青 《汽车技术》2006,50(Z1):19-22
在汽车碰撞模拟过程中,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应用,要求更全面地认识材料应变率效应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情况。本文选择具有应变率效应的材料以及薄壁方形管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分析验证了材料应变率效应的引入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冲击载荷下的方管典型区域的有效塑性应变及塑性应变率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0.
林喆  杜汇良  周青 《汽车技术》2006,(Z1):52-54
追尾碰撞事故导致挥鞭伤,造成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支出。根据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在追尾碰撞发生时,减小头枕与头部的水平距离可以降低挥鞭伤的程度。为了弥补传统纯机械主动头枕响应滞后的不足,采用机电结合的方法,根据自主巡航系统提供的信息,提前判断并启动头枕,从而保护乘员。分析了追尾碰撞中颈部的保护策略,研究了追尾防撞和预警算法,根据基于安全间距的追尾防撞模型和安全度评定算法编写了可视化的判断算例。算例具有如下功能:根据输入的跟车信息判断安全度;追尾碰撞NIC值的估算;碰撞后两车的运动追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