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6篇
综合类   126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71.
泥石流既是一种典型的公路水毁类型,也是公路水毁的主要动力.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泥石流研究成果的分析,本文作者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泥石流学科体系及分类、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模型、泥石流运动及冲击、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8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公路泥石流学中对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2.
以渝涪高速公路黄草山危岩为例,论述了危岩体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了其形成机理,得出在其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链式规律,包括宏观链及微观链;将危岩体划分为群体及单体两类,分析了影响危岩形成的主要因素与过程.采用FLAC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凹腔及其上部岩体变形破坏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危岩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腔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73.
风景名胜区景观价值评价理论(Ⅰ):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风景名胜区的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检索、研究分析,结合相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根据景观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设计了景观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流程图;对各方面的指标进行筛选、科学性测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融合,构建完整的风景名胜区景观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完善的景观价值评价指标等级及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74.
南山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山风景名胜区是重庆市主城区地质灾害比较发育的区域。基于现场调查和观测,遴选出地形坡度、地层岩性组合、地质构造、堆积体厚度、地下水和工程活动等6个致灾影响因子,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进行指标赋值,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因子评价模型,据此基于GIS平台将南山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轻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65.2%、18.1%、13.2%和3.5%,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研究成果可为风景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桥梁抗震设计中滑移挡块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量耗散理论及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地震荷载水平下滑移挡块及桥跨结构承载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说明,滑移挡块在地震荷载下依靠滑移产生摩擦阻力消耗一部分地震力,不会使桥跨结构产生过大刚度而将巨大地震冲击力反馈给下部桥墩及桩基,同时挡块将桥梁破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量大部分由挡块承担,导致主体结构受损较小,受损严重的挡块在震后也较容易进行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76.
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对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发育的宏观地质环境较系统地分析,认为重庆库区工程弃渣具备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选取沟床比降、沟床糙度、汇水面积、洪峰流量等10个因子分析了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的稳定性条件,建立了适合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的起动机理;并以重庆库区奉节县城李家大沟工程弃渣为实例进行验证,说明工程弃渣的活动性是可以通过实际验算来具体确定的,为泥石流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群发性崩塌具有速度大,破坏性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自由落体进行研究,忽略空气的作用,这对群发性崩塌的预防和防治带来了误差.建立崩塌体垂直下落的模型,考虑空气对崩塌体的作用,通过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的方法,考虑空气外泄系数,应用空气动力学理论分析崩塌体在空气中的运动,从而得到在考虑空气效应后崩塌体到达沟谷的速度,以及封闭...  相似文献   
78.
为了建立复杂缓倾岩体边坡的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含有层面和多组结构面的缓倾角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将缓倾角岩体边坡相邻岩块间的接触关系分为脱离、面接触和线接触3种模式,依据每种岩块接触方式构建相应的接触力学模型,明确岩块的受荷情况,基于材料力学以岩块的竖向位移和转角为中间变量建立3种接触情况下的层间荷载计算方法。根据各岩块受到的荷载,推算出岩块后部结构面处的拉应力、剪应力和扭矩计算式,再基于断裂力学方法获得了该结构面的第1,2和3型应力强度因子,进而获得结构面的联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表达式。将结构面的断裂韧度与联合应力强度因子的比值作为各岩块的稳定系数,通过比较该岩块稳定系数与1的大小关系判断各岩块是否稳定,并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綦江羊叉河缓倾角岩体边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获得的坡顶破坏位置与现场边坡已经开裂的位置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基本可行;改变岩块后部结构面贯通段的长度和弹性模量,稳定系数变化幅度达分别为74.32%和16.45%,不考虑Z方向各列岩块的相互影响岩块的稳定系数将增大5.16%~11.72%;研究结果可为缓倾岩体边坡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9.
墙后路基填土分层碾压打桩侧向压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路基填土的压实效果,推导了墙后填土 表面施加均布荷载时填土体孔隙比变化的关系式基于对填土打桩侧向压实机理分析,得到了付填土体工程压实度=f(初始压帝度,含水量,天然容得到了横向局部荷载打桩间距,桩径)这一状态的量化表达式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滑坡参数反分析状态及约束条件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基于地质勘察,综合考虑滑坡稳定现状、发展趋势、滑坡物质组成、滑动成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通过试算确定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c、φ的反分析方法。以三峡库区石柱西沱滑坡为工程实例进行反分析,所得结果与试验综合取值十分接近,表明该方法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