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28篇
综合类   56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252.
针对牵引供电系统设计的复杂性以及传统优化设计方法过程繁琐且很难找到可靠的最优解,粒子群和遗传算法等的迭代过程复杂并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将一种四维可视化算法运用到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中。四维可视化算法不需要设定初始解、能够同时展现全局最优解的分布、能判断解的稳定性、方便添加约束条件。四维可视化优化算法通过编程使目标函数的最优解集在四维数据场可视化。以接触网对地电压为约束条件,以牵引网有功功率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运用四维可视化算法进行牵引变电所和分区所位置的优化设计。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四维可视化算法可有效降低牵引网的功率损失。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方法和粒子群等优化算法在牵引供电系统优化设计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53.
介绍了城市掘路管理的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掘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详细的说明了在GIS条件下掘路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建立。  相似文献   
254.
桥梁管理系统中拱桥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宇  孙立军 《公路工程》2009,34(6):121-124,148
桥梁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准确完善的桥梁评价模型。现有的《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中所用的“基于构件的”缺损状况桥梁评价模型是建立在对梁式桥的分析基础之上,缺乏对拱桥的全面具体分析。说明了“基于构件的”缺损状况评价模型原理,运用分析标定法建立拱桥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证明模型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55.
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对车辙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混合料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分析车辙的形成机理以及现有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厚度的车辙试验、抗剪试验以及车辙试验剪应力的计算,然后通过曲线拟合法分析了抗剪强度对车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将抗剪强度作为车辙性能新评价指标的建议,对丰富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检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6.
路面沥青混合料层的模量是路面设计的必要参数之一,为定量分析现场沥青层的实际模量特性,提出了一种由现场实测应变数据出发,确定沥青层动态响应模量主曲线的方法,实现了对沥青层现场动态特性的精准表达。首先,实测了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2类典型沥青路面不同温度及轴载移动速度下的沥青层动态应变响应;其次,以实测应变波形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加载工况下的现场沥青层加载频率特征;最后,基于实测应变值,利用有限元模型反演得到沥青层的动态响应模量,结合沥青层加载频率,建立了沥青层动态响应模量主曲线,并进一步对该主曲线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沥青层内部加载频率与轴载移动速度呈正比,且与温度正相关;沥青层现场动态响应模量值随温度升高显著减小,随轴载移动速度增大而增大;结合加载频率及响应模量反演结果,可利用Sigmoidal模型很好地拟合得到沥青层响应模量主曲线;验证结果表明,该主曲线可较为准确地预估其他温度及轴载移动速度下的沥青层响应模量值。所提出的确定沥青层动态响应模量主曲线的方法可为其他试验路应变实测数据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7.
针对高性能沥青Superpave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选用我国高速Sup-16及Sup-25两种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对两种沥青混合料在不同级配下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能及抗疲劳性能进行试验分析。验证了高性能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优越性,并研究了Super-pave禁区和控制点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58.
为了合理分析沥青面层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过程,针对沥青面层进行了模量检测,采用沥青面层模量衰变量与沥青面层无损状态下模量的比值来反映损伤程度,并对该损伤随荷载作用次数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通过足尺加速加载试验来模拟重复的车辆荷载作用;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便携式地震波路面分析仪(PSPA)和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来获取非加载区沥青面层无损状态下的模量;采用PSPA来获得加载区沥青面层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模量;计算得到模量衰变量与无损状态下模量的比值;分析沥青面层的损伤演化过程,建立起沥青面层非线性损伤演化模型,对沥青面层各深度处损伤发展的快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利用S形模量主曲线将各试验所得的无损模量进行统一,现场检测手段获得的模量分析结果符合室内动态主曲线的预测结果;同时,损伤演化模型中的寿命因子可用于判断沥青面层损伤发展的快慢;对该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发现,轮迹带外边缘和轮隙中心在垂直于行车方向上的损伤随深度的增加而减缓,而在轮迹带其他位置和方向上,沥青层层中的损伤发展最快。借助所建立的非线性损伤演化模型,可为沥青层的损伤发展提供判断依据,并为优化养护时机和养护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59.
基于PDA的便携式交通量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交通量数据采集方式存在的效率低、工作条件差、数据准确性差等缺点,提出并研发了半自动的便携式交通量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探讨了系统架构、工作流程、数据库结构和人性化界面设计等内容。该系统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效率高、数据准确性高、及工作条件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260.
针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数据采集中的瓶颈问题,对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在交通基础设施数据采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数据结构和软件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基于PDA的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该系统已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数据采集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