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3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1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挖掘硬质黏土时,遇到耙齿难以入土、堵耙和闷耙等问题,通过对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原始耙头模型进行研究,采用为耙头配置特殊高压(最大压力为38 MPa)冲水系统的方法,增加了三道高压冲水辅助装置及设计合适喷嘴,成功开发了高效黏土型耙头,有效解决了耙头堵耙、闷耙等问题,提高了船舶施工效率,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港口建设不断向深水区域发展,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海域建造防波堤时,护面块体的质量不断加大,通常采用配筋以增强其抗裂能力。为解决超大型扭王字块因配筋引起的预制施工困难,通过添加抗裂纤维替代配筋的方法予以解决。采用模型试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扭王字块预制、吊运过程中的开裂风险,论证了超大型扭王字块取消配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
粗、砾砂水力输送具有其特点,现有的水力计算模型用于计算该类土质的水力损失和临界流速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检验。针对马来西亚新山碧桂园吹填工程中输送阻力大、堵管风险大的问题,采用大比尺、两相流动输送试验平台开展水力输送特性试验,测试不同流速、浓度情况下的水力损失,并采用高速摄影的手段观测砂土在管道内的移动形态。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拟合分析,研究水力输送阻力、临界流速、平均滑移率特性,提出一种用于计算该类土质的水力阻力、临界流速计算模型,并将得到的计算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64.
大体积现浇混凝土作为当今一种大型构件的构成形式,以其整体性、耐久性、强度高、施工便利等优势得到了广泛运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散热较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影响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以盘锦港301#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泊位工程现浇墩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实例,对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性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指导施工,提高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5.
介绍TDI型垫板的结构和性能特点,简述高速重载铁路采用该型换代产品的理由及益处。  相似文献   
66.
储柯钧  赵亮  徐骞 《隧道建设》2014,34(11):1071-1076
以沈阳地铁2号线工业展览馆站—文体路站区间(以下简称工—文区间)下穿文化路立交桥人行天桥并截除部分桥桩为例,为确保盾构掘进过程中该天桥桥体的安全,通过对桥桩截桩后管片后期承载力、结构变形等特点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后,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同时采取了以下措施:施工前先对人行天桥两端桥墩处采用临时钢托架进行支撑加固;掘进过程中合理优化盾构掘进参数,同时采取同步注浆与二次补强注浆措施,不但避开了立交桥主桥桥桩,同时还避免了采用桩基托换这一高风险、高代价方案。竣工并通车运营后,经过近1年的跟踪监测,桥梁结构稳定,最终变形收敛至稳定值,充分验证了该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
隋耀华  张华 《隧道建设》2015,35(7):629-634
文章对岩石和土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于岩体,采用岩石的风化程度进行工程地质分层,既能体现地质规律,又能很好地结合工程应用,文中共划分了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和微风化岩共5个主层。对于土层,土的地质年代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较大,共划分了人工填土、新近沉积土、一般沉积土共3个主层。浅基岩地区工程地质分层可采用"九分法",即工程地质分层中的主层仅采用9个,既可符合地质规律,又易于工程使用,并以福州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8.
目前,在南通辖段150余公里的长江岸线,散布着各类客汽渡线14道,其中汽渡4道,客渡10道.分布水域为:启东市客渡4道,海门市汽渡2道,通州市客渡1道,如皋市客渡3道,南通市区汽渡2道.此外,还有常熟和太仓各有汽渡1道.2000年,渡运各种车辆74.6万辆次,旅客972万人次,在南通地区水运总量中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69.
朱卫东 《隧道建设》2017,37(11):1462-1468
为研究超大断面隧道在软岩地层中开挖施工引起的变形情况,基于铁路设计规范和围岩分级标准对王岗山隧道穿越岩层进行围岩亚分级,通过考虑开挖方向、复杂围岩条件及断层破碎带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三维施工过程模拟,获得三台阶法开挖后的隧道衬砌及围岩受力及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更适宜控制变形的双侧壁导坑开挖法,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验证。最后,分析影响隧道衬砌和围岩变形的相关因素,得到利于控制变形过大问题的最优进尺设置参数及初期/临时支护形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双侧壁导坑法能够有效降低隧道开挖引起的衬砌及围岩变形;2)锚杆在复杂地层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3)循环进尺和初期支护强度均对施工引起的变形存在影响,使用新型复合管片临时支护有利于控制隧道衬砌及围岩变形;4)断层破碎带是王岗山隧道施工必须重视的关键部位,除采用合理的开挖工法外,还应辅以其他降低围岩扰动进而控制开挖变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0.
谢震灵  何晓波 《隧道建设》2016,36(9):1095-1100
内河沉管隧道管节在长距离复杂水域环境中浮运时,浮运线路构筑物和风险源多,水上交通和水情复杂,浮运风险较高。以南昌红谷隧道工程管节浮运为例,比较海口区域与内河沉管隧道管节浮运风险差异,采用风险矩阵法对管节浮运过程中出坞接拖、航道存在浅点、通过小跨径桥梁、急流区回旋、高流速区浮运等5种风险工况进行评估分级,预测红谷隧道管节首次浮运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工况,总结红谷隧道管节首次浮运出现的风险和采取的应对措施,实现首节管节安全浮运,并为后续管节浮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