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上海轨道交通客流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不均衡的特点.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已实现一票换乘,乘客可依据乘坐的里程、时间、次数、舒适度等因素选择不同的乘坐路径.绕行票价优惠策略旨在寻找避开高峰时间客流拥堵区段的绕行路径,通过在绕行路径换乘站中设置刷卡标记等方式,实现对避堵绕行乘客的识别和票价计费的优惠,从而诱导乘客绕开高峰拥堵区段,达到均衡网络客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泥浆循环系统管路磨损会导致盾构非正常停机,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并带来安全风险,是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结合南京地铁10号线盾构隧道工程实例,针对不同材质、流速、泥浆密度及泥浆中固体颗粒大小等因素对泥浆输送管道的磨损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实际检测数据对比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小管路磨损的技术措施,为泥浆循环系统合理化设计、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施工安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3.
文章对动力总成台架上发动机和变速器本体的常见故障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列举实例进行说明,意在为读者在动力总成测试和排故方面提供一些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44.
根据雪家庄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对围岩收敛量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为保证施工安全、调整围岩支护参数和确定合理的二次衬砌施工时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5.
在超限车载作用下,简支空心板桥铰缝极易受到损坏,从而削弱桥面板的横向整体性,最终导致单板受力,威胁行车安全.针对这一问题,利用一座经历了初次破坏性加载测试、横向联系受到严重损伤的空心板桥,采用施加体外横向预应力筋的方式,开展了空心板桥实桥横向加固试验.详细介绍了加固设计和施工工艺,并通过汽车静载测试,获得了不同张拉力下...  相似文献   
46.
分析了现有的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体系,并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原则,分析了乘客、运营企业和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运营安全、运营绩效和服务质量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的内容,参考现有的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构建了面向运营安全管理、绩效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目标的分析,并在引进目标服务能耗和辅助服务能耗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裕度的概念.能耗裕度越小,表明系统的节能状态越好.对节能策略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8.
1月20日,同济大学与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同济大学逸夫楼113会议室举行,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和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祥明出席了仪式并进行了协议签字。同济大学陈小龙副校长、科技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以及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管理部门、科研开发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磁浮交通技术研发、试验、产业推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心主持了磁浮上海示范运营线的安全评估工作以及“十五”国家863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研究”重大专项、上海低速(城轨)磁浮试验线等重大科研任务。目前,中心正承担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究”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多年来,同济大学与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进行着十分广泛的合作。同济大学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参与了磁浮上海示范运营线工程、“十五”国家863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研究”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究”...  相似文献   
49.
50.
针对车辆桥墩撞击问题,完成了不同车速下小车—墩柱碰撞的室内试验,采用通用显式动力分析程序LS-DYNA,建立了车辆—墩柱碰撞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车速下的系统动力响应。计算结果表明,车辆撞击速度越大,墩柱动力响应越大,墩顶加速度与墩前应变基本与车速成正比;墩柱底部完全固结,其动力响应比弹性约束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