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为了提高船舶机电设备一体化控制鲁棒性,设计提出新型嵌入式一体化控制方法。利用控制函数整合各设备控制平台指令信息,建立统一信息集合,在集合指令表中设计bired索引格式,作为唯一指令索引,通过机电控制路径方位节点,提取控制指令映射,获取各级指令的注册表编号,创建控制指令时间序列,并根据时间序列信息,重新评估各设备指令,提出指令数据和原始数据之间控制运行比例关系,以此为依据,建立约束指令,实现船舶机电设备一体化控制运行。实验数据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应用设计控制方法指令信息输入和输出时,指令聚合度分别提高了23%和29%,可以证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船舶机电设备控制鲁棒性,保证设备稳定控制运行。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沥青路面破损类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模糊决策理论,建立了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该模型的重点在于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和构造评价矩阵,最后结合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现有舰船上采用的操舵控制系统主要针对单闭环驱动,在双闭环驱动船舶上,经常出现转速驱动反馈动力反馈不足的问题。极大地影响船舶整体控制性。为此,提出高精度船舶自动操舵双闭环驱动控制系统。通过创建高精度操舵建模分析单元,对船舶双闭合驱动的多项数据进行综合采集与模型数据分析,完成硬件创建工作。在硬件平台基础上,添加双闭环频域控制算法,对双闭环驱动反馈数据的频域量进行调整计算,完成软件算法引入计算。实验证明,提出的高精度船舶自动操舵双闭环驱动控制系统,具有动力数据处理响应速度快、稳定好、鲁棒性强等特点,充分证明了设计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广深港客运专线沙湾水道特大桥跨骝岗涌水道(76+160+76)m的连续梁拱钢管拱肋的矮支架拼装、竖向转体合龙的施工方法,详细介绍了拱肋拼装用钢管支架、竖转体系中贝雷索塔、扣索及锚点、锚碇及背索的设计,并介绍了钢管拱肋的拼装、竖转架设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毫秒微差控制爆破是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中广为采用的爆破方法。河南某市重点工程的实践,对石方爆破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设计的落后面貌;它在现代自动化集成制造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CAPP系统模式的探讨和CAPP技术的研究是制造业的重要任务。文章综述了国内已开发的CAPP系统的基本形态,对未来CAPP系统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广CO_2气体保护焊技术在小型钢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1984年我们江苏省无锡船厂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试验:第一次是用于“太湖4”号游艇艉部立体分段;第二次是用于135马力钢质拖船全船的焊接,包括船体内部结构、外板和上层甲板室,以便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探讨CO_2气体保护焊在小型钢质船舶上应用的可能性、适用范围、经济效益,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本文介绍试用情况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预养护措施的选择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全面分析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沥青路面预养护措施优选模型.该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和专家打分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值,然后利用评分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熵权,并将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与之结合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最后将评价对象集映射到距离空间,距离最小者即为最优预养护措施.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工程的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沥青路面预养护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钻孔灌注桩的压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李红英  张文涛 《公路》2001,(9):44-45
通过分析泥浆在普通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作用及对桩承载力的不利影响,结合工程实践论述桩底及桩侧后压浆技术的方法、机理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道砟飞溅是高速铁路有砟道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为防治飞砟,本文针对5种低强度防飞砟专用聚氨酯,提出一种可捣固的道床全断面表层固化方案。根据道床纵、横向阻力试验判定喷涂聚氨酯对道床的加固作用;根据风洞试验判定防飞砟性能;根据捣固测试判定可捣固性能;根据单轴无侧限压缩试验判定聚氨酯固化强度增长特征。研究结论:(1) 1号至5号聚氨酯(强度分别为1. 38 MPa、3. 70 MPa、5. 30 MPa、14. 20 MPa、27. 40 MPa)固化后,道床纵向阻力相比固化前提升约6%~16%,道床横向阻力提升约9%~17%,对道床稳定性起到了有效的提升作用;(2)采用强度最低的1号聚氨酯固化时,道床在30 m/s风速(相当于350 km/h列车通过)下并未产生道砟位移情况;(3)除5号聚氨酯强度稍大,捣固时破坏了一定数量的周围粘结,其余4种均可正常完成捣固维修,根据对比分析选取4号聚氨酯为最优;(4) 4号聚氨酯完全硬化需要7 d,可在喷涂1 d后达到最终强度的69%,2 d后达到88%;(5)本研究结果对时速350 km及以上有砟道床结构选型、养护维修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