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19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公路隧道入口黑洞效应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文中从交通事故主动预防出发,分析隧道驾驶员的安全感需求,并以秦岭一号隧道为例对隧道进口方向感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驾驶员安全感需求,结合逆反射技术,针对隧道入口接近段、入口段的由反光环、反光条、猫眼道钉等组成的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视线诱导系统,以满足隧道入口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决公路隧道光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照明节能与交通安全的矛盾,在分析公路隧道光环境问题和总结现有公路隧道光环境改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简单排序法从经济性、耐久性、易施工性方面对视线诱导、防护设施、防滑设施、遮光设施、加强照明5种公路隧道环境改善方法进行比较,根据事故致因分析公路隧道驾驶人安全需求。结果表明:视线诱导系统是公路隧道光环境优化的首选方法,其能重构公路隧道视觉参照系;在隧道路段,视线诱导系统能有效调控驾驶人视错觉,满足驾驶人安全感需求,减少不良驾驶行为及交通事故;驾驶人安全感可划分为速度感、距离感、方向感及位置感,利用逆反射视线诱导设施构建的多频、多尺寸、多形状、多色彩的公路隧道安全型视觉参照系可强化隧道内局部亮度及对比度,提升驾驶人的速度感、距离感、方向感、位置感;基于安全感的公路隧道视线诱导系统适用于低照度公路隧道,对于未设置照明设施的低等级公路隧道可取代照明,对于设置了照明设施的高等级公路则可辅助照明,能实现公路隧道照明节能与交通安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43.
公路隧道视觉环境单一,视觉参照信息较少,极易产生不良驾驶行为,诱发交通事故。文中梳理了规范中公路隧道视线诱导设施的相关条文,并与现阶段国内具体设施设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规范中轮廓带的设置规定无法满足不同车速、不同隧道长度条件下的行车安全;轮廓标、突起路标、立面标记的规定内容与实际工程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因此,针对现有视线诱导设施设置方法,提出改善思路与方案以完善现有规范对公路隧道照明与视线诱导设施规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44.
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视觉震荡与行车安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EMR-8B眼动仪,以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驾驶员的瞳孔变化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行车试验基础上,针对明暗适应中的视觉震荡现象,选取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作为驾驶员视觉舒适度评价指标,用于评价隧道进出口驾驶员视觉负荷程度及行车安全性。结果表明:当隧道进出口行车速度控制在85 km.h-1以下时,能保证驾驶员良好的视觉舒适度,并得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停车视距应比现行规范增加20~30 m。  相似文献   
45.
在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城镇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原来的公路逐渐成为城镇道路,但是道路等级、交通设施、交通管理都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为此需要从多方面来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46.
旅游城市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城市中由于指路标志设置不够合理,造成了驾驶员特别是外来驾驶员行车难问题。以杭州市滨江区指路标志系统规划设计工程为例,指出了旅游城市指路标志系统设置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视认性、美观性、安全性等方面不够理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和规划设计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高速公路隧道出口处亮度的急剧变化,容易诱发视觉障碍,并影响驾驶员对出口处交通标志的准确认知。通过对隧道出口标志视认性分析计算,建立基于视觉震荡持续时间的公路隧道出口交通标志至隧道口安全距离S关系式,在大量高速公路隧道出口行车试验基础上,根据视觉震荡时间分析结果,得出了在隧道内限速为60km/h与80km/h时的S合理取值。并提出改善隧道出口标志视认性的方法,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8.
隧道光环境不良是低等级公路隧道路段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低等级公路隧道光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隧道接近段与入口段的光环境特征,并结合低等级公路隧道的交通组成以及入口段的车速特性,基于出行者光环境视觉需求,提出了安全型视觉参照系下低等级公路隧道入口光环境优化新思路及优化方法。通过驾驶模拟试验对驾驶员在隧道入口区域光环境优化改善前后的视距与视区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无论白天与夜间,驾驶员的视距距离与视区范围提升显著;通过经济节能评价显示采用改善方案是传统2种方案在未来10年资金投入的1/7和1/5。此改善方法提升了驾驶员在路段行驶时对隧道内外视觉信息的认知水平,满足了驾驶员的视觉需求,解决了低等级公路隧道照明不足。  相似文献   
49.
公路隧道进出口视觉负荷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能很好地反映行车过程中的视觉负荷,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文中利用EMR-8B眼动仪系统,对公路隧道进出口驾驶员的瞳孔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参照瞬时振动人体负荷评价指标.建立了以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MTPA)为视觉负荷评价指标,能用于表述有无视觉障碍两类瞳孔变化情况,最后得出隧道进出口照度过渡加强范围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驾驶员在隧道路段的最小注视时间合理值,运用EMR-8B眼动仪系统,以高速公路隧道驾驶员的注视点变动为研究对象,选取浙江省6条高速公路隧道,对3名驾驶员分别进行36次有效行车试验,并将隧道划分为7段进行对比分析,对定义范围为0.033~0.483 s的各最小注视时间,注视频率、视力角变异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隧道各路段视力角最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得出合理的定义最小注视时间为0.167 s。在此基础上得出高速公路隧道行车过程驾驶员注视点变动一般特征,包括注视时间、停留频率、视力角等,可用于隧道安全性评价及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