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高铁测量领域,由于引入了智能型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先进仪器,导致控制网规模越来越大,网平差速度越来越慢,给高速铁路的测量与数据处理带来一定困扰。基于矩阵的行、列压缩的存储原理,利用压缩矩阵与稀疏矩阵的乘法代替矩阵间的乘法,实现矩阵的快速乘法计算;同时采用“循环变量重新编号法”进行矩阵的求逆运算,从而大幅度提高轨道控制网等大型控制网平差计算速度。与其他优化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便于理解、易于实现等特点,为目前国内高铁测量软件的维护升级提供一条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德国轨道基准网平面网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精调施工需要轨道基准网,目前我国轨道基准网测量及其数据处理主要采用德国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德国轨道基准网平面网的布设、测量、平差处理以及测站间坐标平滑搭接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为提高高速铁路CP栿高程控制网的建网效率和精度,提出采用与平面控制网同步测量、基于差分法构 建CP栿三角高程网的建网新方法.这种方法根据间接高差与直接观测量的误差传播关系进行定权,依据观测值 及其权重建立数学模型,通过间接平差方法计算精确的CP栿控制点高程.基于该算法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处理软 件,并将软件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求得的高程与水准高程的高程较差落入[-3mm,3mm]区间的 概率为99.40%,用该方法构建的CP栿三角高程网代替CP栿水准网仍然可满足CP栿高程网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4.
确定边坡坡度对于路基的稳定性和工程的经济合理性至关重要,是路基设计的重要任务。一般路基的边坡坡度可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和设计规范推荐的数值采用,特殊路基的边坡坡度宜通过边坡稳定性验算确定。  相似文献   
55.
公交车驾驶员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连续工作时间长,特别容易疲劳。疲劳驾驶是公交运营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疲劳驾驶警示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主动警示驾驶员,防止其在驾驶过程进入睡眠状态,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目前推广的公交视频监控系统缺乏疲劳驾驶自动警示功能,如果能在监控系统中集成疲劳驾驶警示系统,在增加少量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提高公交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6.
桥头跳车的原因及其对行车速度的影响,并从理论与施工上论述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7.
本文探讨了乘用车企业新车型项目开发阶段,控制单元类软件的EOL配置码的一种自动化计算、生成的方法,用以降低控制单元软件设计师的工作量、提升EOL配置码解析的效率和正确性,实现控制单元软件EOL配置码在新车型项目开发的各种场景下的有效管控。为乘用车企业在新车型项目开发阶段控制单元软件EOL配置码体系管理工作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当前在建某高原铁路全线有17座20 km以上超长隧道,但我国尚未正式公布超长铁路隧道测量的相关规范要求,仅在某暂行规范中制定了20~25 km的超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相关限差。为验证暂行规范中限差的合理性并对长度超过20 km的超长铁路隧道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的限差提出推荐值,设计进行仿真计算实验。模拟计算3种常用平面控制测量网下各20组20~44 km范围内7种长度的超长隧道在观测精度分别为隧道二等和平面二等精度时的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得到以下成果:(1)给出两种不同观测精度下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分布情况和限差推荐值;(2)观测精度为平面二等精度时,暂行规范中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的限差值偏大,且随着隧道长度增加,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精度最优;(3)观测精度为隧道二等精度时,暂行规范中隧道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的限差值偏小,且交叉导线网精度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