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42篇
公路运输   649篇
综合类   345篇
水路运输   310篇
铁路运输   329篇
综合运输   5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22.
23.
一辆05款上海大众途安(TOURAN)车,采用BJZ 2.0L发动机和09G手一自动一体变速器,累计行驶4.65万km,出现按喇叭按钮,喇叭不响;按多功能转向盘右侧“ 、一”音量按钮及三角形调台键时,音响音量不变化,无法切换电台的现象。维修人员接车后听完车主描述后,以为喇叭进了水,随  相似文献   
24.
介绍城轨车辆静调作业内容及场地标准,对其定修车辆段静调列位的3种设置方式进行了探讨,得出定修车辆段静调库宜独立设置,当双周三月检库能力富裕较多时可与其共库共线设置,不建议与定临修库共库设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沥青混凝土防水封闭层作为一种新型高速铁路路基防水封闭层,近年来得到铁路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沥青混凝土防水封闭层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总结了沥青混凝土防水封闭层的技术特点和优势。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特点及运维需求,提出了全断面式和自密实型2种沥青混凝土防水封闭层技术方案,并对其技术特点、适用范围、防水效果、技术性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6.
武广高铁整体箱梁支架现浇施工支架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整体箱梁的结构特性和力学原理建立计算模型,检算支架体系强度、稳定性及变形量,通过超载预压对支架稳定性及变形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支架体系安全可靠,变形量通过底模下千金顶调整底模标高,能够确保客运专线箱梁线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货车转向架减振器铸铁摩擦楔在结构上采用倾斜面单一接触面方案,在工艺上采用整体表面淬火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用有限元模拟计算法评估车轮与钢轨在接触区应力-变形状态的程序和结果。  相似文献   
29.
我国铁路线路里程长,边坡数量多,分布广,随着高速客运和重载货运列车的开行,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也较以往更为复杂.边坡变形作为边坡稳定直接判定条件,是边坡安全监测的重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的阵列位移传感器测试边坡变形新方法,变形监测传感器可以被放置在一个钻孔或嵌入结构内,具有精度高、功耗低、自动实时采集及无线传输数据等优点,可应用于铁路边坡的变形监测与稳定性分析,对维护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研究目的: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震后10年内,将是次生地质灾害频发期。其中,滑坡是最为广泛、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正确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制,是防治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研究结论:以陇南三家地黄土地震滑坡为例,认为黄土泥岩顺层缓倾结构是此地震滑坡产生的内在因素,地处两构造交汇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内在动力,泥石流异常发育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地震波传播方向与坡体应力场方向耦合、地震波与黄土显微结构的耦合及地震波与突发地下水异常的耦合是该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针对滑坡形成机理提出了防治建议,对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理,有效降低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促进灾后重建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