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79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介绍了人工判别法、弯沉判别法、声振法、探地雷达法、红外热成像法五类底板脱空检测识别方法,并对比分析其优缺点,提出了脱空检测识别技术定量判定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
学会讯息     
1.学会举行港口与物流报告会 3月8日,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交通环境专业委员会在科学会堂举行报告会,邀请著名的交通地理学与物流专家、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府白玉兰奖获得者龙功端教授作了"全球港口与物流的发展形势"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交通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范炳全教授和市交通工程学会秘书长徐康武教授级高工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53.
不同的融合系统具有的融合效果是不同的。在相同的能力要素指标空间下,不同软件版本在各个指标上会表现出差异,有的在漏情率上要好,但可能精度较差。为了能综合评价不同版本的信息融合能力差异,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信息融合系统能力综合得分的归一化方法,并给出了1个实际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54.
针对当前透水混凝土搅拌与成型方式研究的局限性,首先介绍了一次加料法、水泥裹石法和预拌砂浆法等3种主要搅拌方式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搅拌方式对强度和透水系数等性能的影响,从微细观层次选用合理的指标评价搅拌方式,注重浆体、骨料—砂浆界面过渡区微细观结构等对宏观性能的影响;其次归纳了目前主要成型方式类型,阐述了不同成型方式对强度...  相似文献   
55.
董晓  郑志军  华成 《汽车电器》2022,(9):42-45+48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长光导氛围灯的光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设计建议,从光学特性切入并进行解析,对影响光学特性的因素进行模拟或实验,来探究长光导氛围灯的自身以及环境件对其光学特性产生的影响,并普及一般情况下会使用到的参数及建议。  相似文献   
56.
该船是由交通部船舶运输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委托我所与交通部上海船研所性能室为宁波镇海外海航运公司设计、研究的不对称双尾鳍节能客船。本船于1990年2月10日试航成功,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本船为钢质单甲板、双机、双桨、双舵、偏尾机型客船,采用船首前倾、方尾、不对称双尾鳍线型。  相似文献   
57.
LCI型路缘石自动成型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CI型路缘石自动成型机是一种利用沥青混合料修筑道路路缘的专用设备。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机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结构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8.
59.
针对铁路货车普遍的闸瓦磨耗不均匀及不易缓解等现象,运用解析法和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法,预测了集成制动系统的制动和缓解性能.首先,根据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各闸瓦压力和缓解阻力;然后,在RecurDyn软件中建立虚拟样机,针对制动、缓解两种工况分别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各位闸瓦的压力分布、缓解时间、缓解阻力、缓解位移,从而预测制动系统的制动和缓解性能.研究发现集成制动装置制动时,L1位制动力比L2位大8.47%,L1位比R1位大5.51%,可能导致踏面磨耗不均匀;缓解时,各位闸瓦缓解时间基本相同,当摩擦系数设为0.15时,可保证缓解时各闸瓦的缓解位移均匀及各轮瓦的间隙相同.预测结果为铁路货车集成制动系统的运用改善及国产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黄挺  焦澳  何良德  戴国亮  吴彬 《公路》2022,67(3):83-91
土表边载作用下黏土中桩基多承受复杂的负摩阻力作用,可能造成桩基或上部结构损坏,研究隔离桩法消减边载负摩阻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并开展了黏土中单侧堆载作用下桩基模型试验,测定了桩身应变、桩顶位移以及土表沉降,研究了隔离桩间距、刚度、桩型对工程桩轴力及弯矩的影响及其随黏土固结的时间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工程桩弯矩较快达到峰值并随固结时间而减少,桩顶水平位移较桩顶沉降更早趋于稳定;设置隔离桩可有效降低工程桩轴力、弯矩和边载负摩阻力,当桩间距大于4D后,对轴力的消减效果受桩间距的影响降低;增大隔离桩抗弯刚度、近土表处加设翼板可以有效减少边载负摩阻力作用,当隔离桩间距较大时,建议在隔离桩侧加设翼板以提高阻隔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