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86篇
综合类   59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10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针对试生产过程中的装配印制板(PCBA)翘曲而导致的安装困难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且通过特定的试验对比,找出了关键因素波峰焊。使用ABAQUS软件对波峰焊的过程进行热结构耦合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造成翘曲的原因有连接器基座材料耐温性差、基座材料与PCBA材料热膨胀系数相差大、工艺过程导致的受热不均等,同时出具了专业建议并制定了一系列验证方案,通过对各类方案的进一步验证和改进,最终成功地解决波峰焊导致的PCBA翘曲问题。  相似文献   
292.
水泥搅拌桩是处治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的有效措施,而目前水泥搅拌桩的设计往往依靠经验法。为了明确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承载特性及沉降特性,进而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应用,基于D-P本构模型,建立桥头过渡段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桩长、桩身模量、桩间距、桩间土模量等计算参数对于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特性,并对该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某高速桥头过渡段路基优化方案,最后以验证精度后的GM(1,1)模型对试验路填筑优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桩间距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当1.8 m≤桩间距≤2.0 m时加固区的沉降变化趋势显著,桩间距≤1.6 m时加固区的沉降变化趋势平缓,推荐桩间距选取范围为1.6 m~1.8 m;桩身模量和桩间土模量对承载力影响次之,随着桩身模量的增加,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逐渐减小,当桩的模量为60~120 MPa时,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相对较小;路基顶面沉降量随桩间土压缩模量增加而趋于减小;以优化后的方案铺筑试验路并进行沉降预估,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对控制差异沉降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以为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93.
在改扩造工程中,往往为确定旧石拱桥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新荷载等级提升的使用要求,需对桥梁进行承载能力评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计算分析,在计算分析中分别考虑了桥梁从理论验算到实际检测后确定相关修正参数后检算的整个过程,在验算分析步骤中结合原设计规范及现行设计规范的荷载等级进行分别验算,以确定理论状态下是否满足要求,而后对现状实际情况进行检测,并依据规范在理论验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检算修正,将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分别列出,得出桥梁实际承载能力的结果,为后续工作做出相关建议,并为桥梁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