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研究目的:出入段线能力是决定动车段内设备能力能否得到充分运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北京动车段为例,根据预测的客车开行方案,仿真铺画列车运行图;在满足动车组检修作业要求的前提下,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分析动车组综合运用计划,确定各时段出入段线动车组出入次数;提出动车段出入段线的运输组织方案和能力计算办法,为动车段的勘察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根据出入段线的运输组织方案,对照分析其在最有利和最不利条件下的通过能力与动车组出入段次数,确定出入段线能力的适应性及能力加强措施方案;分析得出全天存在4个小时段范围内2条出入段线能力不能满足运输需求,因此建议北京动车段设3条出入段线,各线均按双方向追踪运行设计。  相似文献   
32.
客运专线动车组周期性运用计划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动车组的运用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分析动车组的各种运用方式,提出了动车组周期性运用的思想;并将动车组的接续运行与检修计划制定过程转化为动车组运用网络上具有较多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TSP中旅行商的旅行问题;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在考虑综合维修条件下多基地、不同型号的动车组周期性运用计划编制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给定运行图条件下合理配置动车组套数、存车线数量及动车段设备规模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也分析不同运行图结构及不同维修条件对动车组需求数量的影响。初步研制开发了客运专线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模拟系统软件,该系统可给出动车组运用的交路图、维修内容、地点及时间等信息,为客运专线动车组的综合运用与维修管理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3.
34.
大秦线2亿吨运输能力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秦线实现2亿吨、储备3亿吨的运输能力,应走大重量、低密度的道路。在最终列车重量全部实现20000t的前提下,提出过渡期的列车重量方案和相应的行车密度;检算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和天窗占用运行图时间;分析线路在开设垂直型天窗时天窗占用运行图时间较大的原因;确定需要的通过能力;提出车站封闭的数量和保留车站的改扩建方案;提出煤炭装车站(点)、卸车地和相关线路的配套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35.
为探索高功率高增益天线的实现途径,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矩形径向线馈电螺旋阵.阐述了矩形径向线馈电螺旋阵的工作原理,对辐射单元、耦合探针和馈电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进而得到一个X波段4单元阵列天线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8.5~10.3 GHz的频带范围内,天线反射系数小于0.1,增益大于12 dB,轴向轴比值小于1.9.  相似文献   
36.
固态半导体开关串联使用时要求均压和信号同步,导致固态半导体调制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降低.为解决该问题,对基于高变比脉冲变压器耦合全固态刚管调制器的设计原理、拓扑结构开展了研究.基于脉冲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了脉冲变压器分布参数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并根据系统设计指标要求计算出过冲特征系数和上升时间系数,进而对脉冲变压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输出波形的前沿与漏感和分布电容的乘积成正比,其过冲与漏感和分布电容的比值成正比;优化后脉冲变压器的变比从原来的1:30提高到1:70,其初级电压仅需1 kV即可达到设计要求,且保证了漏感和分布电容满足系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研制的高变比脉冲变压器固态调制器在工作电压70 kV、负载阻抗1.4 k、脉冲宽度100 s的条件下,实现输出脉冲前沿2.8 s、脉冲后沿2 s,达到系统设计要求,且在100 Hz满功率条件下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7.
钢箱梁结构外表面涂层老化、锈蚀、开裂等病害是桥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上述病害的定期检查是桥梁结构运营期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此前,钢箱梁外表面病害检测主要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然而,对于钢箱梁体量大的跨海大桥而言,人工巡检工作量大、耗时长,且存在部分位置检测人员难以到达以及相应的安全隐患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也会逐渐地趋于不稳定。港珠澳大桥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研发智能巡检机器人,对钢箱梁外表面进行病害检测,目的是提高检测效率与检测工作质量的持续稳定性。介绍了港珠澳大桥钢箱梁外表面智能化检测技术和应用效果,可为类似的工程检测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文中分析了PCM+检测的基本原理,结合某燃气管网100 km管道检验实例,对PCM+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PCM+可有效检测埋地钢管走向埋深、定位防腐层破损点、评价防腐层质量;管道沿线山林、荒地及公路附近区域是防腐层破损点高发区;检测大破损信号覆盖临近小破损信号,造成小破损点漏检;受检管道附近存在导电性较好的结构体并行时,信号在结构体上流失,造成误检。  相似文献   
39.
在缺少海洋水文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利用风浪后报推算设计波浪参数是工程上常用的方法。探究了我国现行《海港水文规范》中“深水风浪要素计算图解法”诺谟图存在的缺陷,并与美国工兵团新版《海岸工程手册》的波浪图解 后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所得结论对于我国海岸与近海工程的波浪后报计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0.
在分析波浪干扰影响水尺观测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大小管连通的节流作用来大幅减缓海面波浪的影响,设计出一种船舶水尺观测简易辅助设备,并通过实验对实物样品进行了检测.实践证明该设备结构简单、制作简易、成本低廉、携带方便,可达到消除波浪干扰因素影响的目的,从而提高水尺计重准确度和减少贸易纷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