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RSP型强化悬浮式分解炉的气固两相流为研究对象,对气相采用k-ε模型,对颗粒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并考虑相间耦合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描述分解炉内部流场的数学模型,应用SIM-PLE算法成功地进行了分解炉内部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仿真,并利用计算模拟结果对分解炉结构优化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2.
针对高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因有限运能,不足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而引发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客流 控制策略来调节进入车站的客流量,以缓解车站拥挤。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深度 Q 网络的多站协同控制模 型,用来优化每个车站在一定时间内的进站量,以最小化地铁车站乘客的站台超限量、平均等待时间,提高 客流控制强度的综合效益。以北京地铁八通线为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 提出的模型可以在客流控制强度较低的条件下有效地降低乘客等待时间,提高乘客出行效率,有助于缓解车 站的乘客拥堵。  相似文献   
43.
赣州市蓉江四路越江隧道总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对隧道、桥梁方案,从工程层面对工程地质风险、方案可靠性、可实施性和工程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按综合效益最优的原则,确定采用暗挖隧道方案,并对越江隧道土建、防水排水、防灾疏散等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在地质条件适宜的条件下,蓉江四路越江隧道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水下隧道越江是较优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45.
文章从应力分析的角度总结分析动态约束在海工项目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3种最常用动态约束的工作原理、设计原则以及在应力分析软件Caesar Ⅱ中的模拟应用。在海工项目设计工程中,引入动态约束概念可为管路系统设计方案提供多一种选择,并为应力分析校核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6.
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体等海洋装备长期浸泡在海水环境中,会遭受海洋生物的附着和污损。海洋生物污损会破坏船体表面固有形态,使已有的表面减阻技术失效。为了保证表面减阻技术的有效性和长效性,应确保船体表面具有良好的防止海洋生物污损能力。通过在聚合物减阻涂料体系中加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制备出新型防污减阻功能涂层。深水拖曳水池阻力测试及海洋动态挂板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功能涂层具有较好的减阻及防止海洋生物污损能力,可以实现聚合物涂层减阻技术的长期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基于非液化场地-群桩基础-上部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建立了非液化场地-桩-结构体系地震响应数值计算模型,在分析桩-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基础上,深入探讨动力荷载下非液化场地中的桩基失效模式。通过对比数值计算模型所得典型地震响应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探讨了非液化地基中土-结构体系地震响应规律,重点关注在地震作用下桩基失效过程及桩基-结构体系地震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土体加速度在松砂层中不再放大,在最上部出现一定放大,且桩基加速度反应也有相似规律;各深度处土体动剪应力-动剪应变滞回曲线表现出对角线斜率小幅减小的趋势,说明等效剪切模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也即地基各处土体抗剪强度均有一定下降;桩身最大弯矩出现在桩身中下部,在桩头与土层交界面附近桩身剪力较大,说明可能发生桩头剪切破坏或桩身弯曲破坏。  相似文献   
48.
正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其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转向系统常见故障中,方向盘摆振最为常见,方向盘摆振不仅影响驾驶员对汽车的操纵,也会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平稳性以及乘坐舒适性。保障汽车转向系统的良好状态,需要平时加强保养。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变形规律,探索地表变形的的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地保证顶管施工过程的安全,依托某总部地下停车场项目,针对国内首例采用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实施的矩形顶管工程施工地表变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覆土厚度、施工过程地层损失、隧道小间距施工对相邻隧道土体作用等。研究分析表明: 1)通过采取控制掘进速度、控制土舱压力、控制注浆量、控制出渣量、控制顶进姿态等地表沉降控制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变形; 2)在顶推过程的各个阶段,地表变形呈现不同的特点,当出现变形过大时,通过调整土舱压力、补充注浆等控制措施,使地表变形逐渐趋于稳定变化状态; 3)通过对施工过程地表变形监测数据整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采取地表变形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0.
胡永强  豆小天 《隧道建设》2013,33(8):696-699
为解决利用现有模板台车一次性将洞门斜切段浇筑成型的问题,以拉法山隧道等环宽斜切式洞门施工为例,分别从经济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对以往类似隧道洞门施工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采用在台车端头自制加长段模板的方法,并通过对模板放样、模板加工与安装等环节加以改进和控制,以达到快速施工和整体浇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