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4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24篇
铁路运输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对经主动脉灌注固定和浸泡固定处理的大鼠下丘脑和垂体进行了组织学、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灌注固定时,脑及垂体迅速、全面、均匀固定,细胞形态结构正常。而浸泡固定时,固定液之渗入相当缓慢,下丘脑出现许多暗神经元;有的细胞核变形、固缩,少数细胞胞质内空泡形成;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酶反应产物融合。这些变化以深部结构更为显著。垂体光镜下形态结构与灌注固定者差别不大,电镜下出现暗细胞,有些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内质网扩张呈泡状,核周隙明显扩大。对上述形态学变化的原因以及方法学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前言利用活性污泥法净化工业废水,有时容易发生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污泥膨胀。这种膨胀现象,几乎都是由丝状菌引起的。当绦状菌围绕在活性污泥菌胶团上大量繁殖时,活性污泥的沉降分离性能便会恶化,从而影响废水的净化。本文以绦状菌引起的膨胀为主,谈谈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一、正常的活性污泥为了区别活性污泥的绦状菌膨胀与其他原因的膨胀,以及活性污泥常发生的其它故障,须从活性污泥的组成及性质、生物相谈起。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活性污泥是褐色,絮花状,由各种微生物聚合的菌胶团。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次是霉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活性污泥中  相似文献   
23.
用快速Golgi法和醛复红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胞体大,多数为多极神经元,少数为双极神经元,其胞体和突起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分泌颗粒。轴突很细,呈串珠状,只有一个,绝大多数参与下丘脑—垂体束的形成,也有少数在核团内终末。树突较粗,1~4个,分支不多,一般不走出核团。含有分泌颗粒的粗纤维多数是树突,但是也有少数是分泌轴突,参与下丘脑—垂体束的形成。还有的神经元的突起与血管内皮和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接触。此外在侧脑室脉络膜下丛中还发现有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神经元。  相似文献   
24.
25.
一、前言活性污泥法,普遍认为对于净化有机废水效果较好,其成本低,维护管理也比较简单,所以获得广泛的应用。此法的主要过程为:在曝气池中,废水里的有机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和氧化分解;在沉淀池中,净化水同污泥分离。这两个过程密切相关,任何一环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净化效果,甚至使整个过程失败。曝气池与沉淀池构筑物  相似文献   
26.
27.
基于线性迭代预测的线性调频信号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LFM)信号参数估计方法中参数估计范围较小的问题,以旋转求和抽取(rotate add decimate,RAD) 测频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估计LFM信号参数范围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在保证线性调频斜率以及频率估计精度的前提下,将线性调频斜率估计范围扩展至(-π/2,π/2).给出了用线性迭代预测方法改进LFM信号参数估计范围的基本思想和步骤.最后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由于隧道工程围岩状况的复杂多变以及理论上的不完善,目前实际工程中施工前设计主要依靠地勘资料与工程类比法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方法等的变化,使原设计不尽合理。文中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结合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法,本着尊重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和强化锚喷支护的原则,对某工程实例原有设计进行了优化,使隧道工程建设更安全、更经济。  相似文献   
29.
有效利用粘着力适应新干线高速化的制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从蠕滑区到宏观滑动区的粘着力特性,通过滚动试验装置在湿润状态下进行的试验研究表明,以及所设计的一种能中间车辆更有效地利用较高粘着系数缩短制动距离的新的制动型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