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9篇
  免费   68篇
公路运输   1101篇
综合类   959篇
水路运输   1065篇
铁路运输   728篇
综合运输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文章以某型采用串联增压系统的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当其中一台涡轮增压器损坏后,采取换型配机方案的可行性。经过配机试验,表明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2.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历年来,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理念,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宗旨,以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为导向。本文就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基于技能大赛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开展论述,以期为促进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以椭圆管状铆钉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针对铆接件的3种接头形式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分析了不同铆接接头形式的载荷-行程曲线变化趋势。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椭圆管状铆钉的壁厚、高度、向心率、铆钉放置形式、端面角度以及板料厚度组合等参数对接头强度和剖面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组合方案,从而获得良好的自冲铆接接头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4.
由于传统制造工艺在复杂曲面和集成化加工的局限性,导致方程式赛车轮毂的多功能集成化一直被制约,以至于传统赛车轮毂总成普遍存在体积硕大、重量大、传动效率低等问题。文章基于集成化设计原则,在保留传统赛车轮毂总成所需功能的前提下,改变赛车外球笼、轮毂、轮辐等的结构以进行集成化设计从而得到多功能集成化赛车轮毂。所获得的集成化赛车轮毂体积重量明显减小且传动效率明显提高,达到了通过集成化以实现轻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5.
重庆枢纽北左、北右联络线隧道与既有蔡东联络线双碑隧道水平最小净距只有7 m,设计采用控制爆破施工,要求既有隧道爆破振速不大于5 cm/s,施工难度极大。为减少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通过试爆获得振动衰减规律,验证开挖方式的可行性,利用试爆结果,完善了最终的爆破方案,并在正式施工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保证了重庆枢纽联络线隧道开挖工程的安全高效完成。  相似文献   
996.
由于汽车的普及,车内的空气质量引发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糟糕的车内空气质量会增大人们罹患某种特定疾病的概率,因此控制与减少车内空气污染成为汽车生产设计商所追求的目标。微颗粒污染物,即PM2.5是车内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负离子因能有效沉降空气中的微颗粒,成为车内快速去除微颗粒污染的重要手段。在文章中,我们通过在车内进行微颗粒沉降实验,记录微颗粒物浓度在负离子仪以及车内空调内/外循环净化模式下的变化,并通过SPSS与MATLAB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数学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负离子仪器并无法有效降低车内空气的颗粒浓度,而必须配合车内空气循环系统。在负离子作用下,结合车内空气循环系统,微颗粒浓度迅速下降,下降速度与空气交换速度和微颗粒在空气中的迁移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997.
在提高中型越野车机动性研究中,分析了在低等级路面高机动性行驶时出现的方向盘打手驾驶体验差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配装电动辅助转向系统(EAS)的解决方案。某中型越野车分别配装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和EAS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项目包括试验场低等级路面(大小圆凸起路、卵石路、搓板路和石块路)高机动性行驶和转向回正,得到了配装2种转向系统的方向盘手力矩对比数据。结果表明,中型越野车配装EAS能够较好解决前述问题。  相似文献   
998.
某车型顶盖和侧围激光钎焊连接后出现顶盖行李支架与侧围无法焊接问题。通过对某2款环氧树脂结构胶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测试对比,分析某款韧性环氧树脂结构胶的性能优势,并结合仿真分析和实车破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韧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可成功实现某车型顶盖行李支架与侧围的连接,为结构胶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This paper focuses on revealing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a hydraulic yaw damper under very small excitation conditions. First, the measured yaw damper movement is presented when a train experiences unstable motions. It shows that the yaw damper is characterized by very small harmonic movement between 0.5 and 2?mm. Following this, a simplified physical model of the yaw damper is developed which has the ability to reproduce its dynamic performance in th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n suitably validat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last,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the yaw damper under very small amplitudes is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with its static behaviour, and the dynamic stiffness and damping in terms of key parameters are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damper performance between dynamic and static conditions which is caused by the internal damper flexibility under small amplitudes. The percentage of entrapped air in oil, rubber attachment stiffness, and leakage flow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the yaw damper related to the dynamic stiffness and damping. The effect is even more remarkable for smaller amplitudes regarding the dissolved air in oil. Oil leakage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dynamic damping than dynamic stiffness. The series stiffness of the yaw damper is mainly provided by the spring effect of the oil when the rubber attachment stiffness reached a certain limit, and an additional increase in rubber attachment stiffness becomes useles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overall stiffness of the damper.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利用天文导航和ψ方程,提出了一种测量惯导姿态误差的方法。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测量精度高,实用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