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60篇
公路运输   451篇
综合类   437篇
水路运输   358篇
铁路运输   356篇
综合运输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Traditional macroscopic traffic flow modeling framework adopts the spatial–temporal coordinate system to analyze traffic flow dynamics. With such modeling and analysis paradigm, complications arise for traffic flow data collected from mobile sensors such as probe vehicles equipped with mobile phones, Bluetooth,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evices. The vehicle‐based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call for new modeling thoughts that address the unique features of moving measurements and explore their full potential. In this paper, we look into the concept of vehicular fundamental diagram (VFD) and discuss its engineering implications. VFD corresponds to a conventional fundamental diagram (FD) in the kinematic wave (KW) theory that adopts space–time coordinates. Similar to the regular FD in the KW theory, VFD encapsulates all traffic flow dynamics. In this paper, to demonstrate the full potential of VFD in interpreting multilane traffic flow dynamics, we generalize the classical Edie's formula and propose a direct approach of reconstructing VFD from traffic measurements in the vehicular coordinates. A smooth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nphysical fluctuation of traffic states calculated from multilane vehicle trajectories. As an example, we apply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to explore the next‐generation simulation datasets and identify the existence and forms of shock waves in different coordinate systems. Our findings provide empirical justifications and further insight for the Lagrangian traffic flow theory and models when applied in practice.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2.
蓄电池检测系统是蓄电池质量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本文介绍一种以STM32微处理器STM32F103RCT6为核心的铅酸蓄电池高精度智能检测系统,可以同时检测电压、温度、液位,并根据神经网络计算得到电解液密度,用户在上位机完成测试参数设置,自动对电池的各项数据进行存储和报警。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硬件和软件设计。实践证明该检测系统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和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podoplan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VEGFR-3和podoplanin的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食管癌VEGF-C表达阳性率为63.1%,VEGF-C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同淋巴结转移、VEGF-C阳性表达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odo-planin LVD值与VEGFR-3 LVD值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表达越高,淋巴管密度越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高。癌旁组织LVD同VEGF-C的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食管癌组织中podoplanin标记的淋巴管密度较VEGFR-3标记的淋巴管密度更为精确,是一种更为满意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44.
长江航道系统的航标船大多采用纵流艏船型,由于其型线的特殊性,使得装在船底的测深仪,在航速大于5km/h时,即不能正常工作显示水深。本课题主要从流体力学、测深原理和船体结构等诸方面进行研究,研制了特殊的组合机构,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测深仪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准确测量航道,对同类船的改造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45.
采用计算方位和测量舷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真航向测量时,由于舰船安装条件有限,舰位测量设备DGPS和经纬仪不可能安装在同一位置。直接将DGPS测量的舰位作为经纬仪中心的位置会影响到方位角的计算结果,进而影响航向测量精度。本文采用归心改正理论根据DGPS测量的舰位推算经纬仪中心的精确位置,根据此位置计算出的岸标真方位的精度得到了提高,最终提高航向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46.
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利用水动力分析软件AQWA对浅水中浮式栈桥单浮箱系泊系统及运动响应进行研究。对初步设计的多种系泊系统进行优选,并计算浮箱在最优系泊系统下的运动响应幅值算子RAO。结果表明:聚酯缆材料极易疲劳破坏,浅水中交叉型半张紧式锚链系泊表现出良好的系泊性能。浮箱的振幅响应算子RAO与波浪周期变化及波浪作用方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波浪入射角为120°~150°时,浮箱的纵荡及纵摇RAO较大。为保证较小的垂荡值,浮箱布置可沿入射波方向。为保证较小的首摇角,浮箱布置应避免与来浪呈120°的入射角。  相似文献   
47.
通过与传统高速公路交通标线设计方案对比,有针对性地提出标线优化设计方案,为完善标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通过描述和分析配送中心服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构建了每天订单到达数量服从泊松分布、订单到达间隔时间服从指数分布、每次订货数量服从某一均值的正态分布的物流配送中心仿真模型,采用Java语言开发了仿真程序,并通过案例运行了该仿真模型,证明了该仿真系统对于评价物流配送中心服务能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运用交通仿真技术进行分流方案设计和评价,从行程时间、燃油消耗、沿线速度等方面进行了交通仿真的应用研究,采用美国TSIS仿真软件对某高速公路分流方案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交通仿真技术用于分流方案研究具有定量化、形象化的特点,可以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并为方案的改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0.
于英  孟峰  贾会星  田晋跃 《汽车工程》2007,29(9):787-790
根据串励直流电动机工作特性,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较易测得的驱动电机工作电流及驱动轮转速,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驱动轮滑转率模型和寄生功率模型并进行仿真;通过道路试验对电动机工作电流和驱动轮转速的检测,实时预测驱动轮的滑转率与产生的寄生功率。结果表明,驱动轮滑转率和寄生功率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