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60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23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通过对两种不同情况下水泥稳定砂砾中水泥剂量滴定试验的比较分析,得出含水量在这一试验中的重要影响并对该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修改现行试验规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43.
针对钢桥面铺装层容易出现疲劳开裂与车辙破坏的特点,提出采用4种有代表性的铺装层沥青混合料,通过应变控制模式下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方法,研究其疲劳特性以提高钢桥面铺装层的抗疲劳耐久特性和高温稳定性。通过多个应变水平下的疲劳试验,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与改性沥青品质、疲劳寿命、滞后角的关系,验证了疲劳寿命与累积耗散能在双对数坐标下的线性关系,得出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曲线和疲劳方程。不同的铺装层材料很难建立相同的疲劳预测模型,只能根据直接的疲劳试验获得混合料的抗疲劳耐久特性。  相似文献   
44.
对环氧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SMA及Rosphalt沥青混凝土等钢桥面铺装材料进行了试验比较分析,分别对材料的弯拉模量、滞后角等参数和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分析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的粘弹性及疲劳性能与普通沥青混凝土具有显著差异,环氧沥青混凝土表现出较显著的弹性特点,疲劳性能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并分析了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5.
自行制备了8种彩色沥青,选取几种有代表性沥青评价试验方法针入度、软化点、动态剪切、简支梁弯曲蠕变试验,对其进行试验评价.在RGB颜色体系中,对数码相机采集的彩色沥青原样、RTFOT、PAV试样的表面颜色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6.
铁路信号设备巡检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介绍了研制的铁路信号设备巡检智能管理系统在铁路信号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和软件结构设计.该系统作为一种科学化管理工具,能使信号维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对日常巡检工作起督促和监督作用;通过记录可发现各种事故隐患,从而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确保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47.
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中一个关键步骤。传统的Fisherface人脸识别方法中用样本的类均值和总体均值定义相应的散布矩阵,丢失了样本个体之间的结构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始样本个体结构信息的结构化Fisherface人脸识别方法,最后得到的特征数据中保留了原始样本更多的分布信息。在ORL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隧道围岩开挖稳定性等级综合评判实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目前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方面存在的缺陷,考虑影响围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物元模型的综合评价系统。以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构造物元模型,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并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来实现对各围岩稳定性等级综合评判。以某水电站2号导流调工程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49.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对刚性路面脱空声的识别与分类能力,用简单的敲击法获取了刚性路面的声响应信号,通过对声信号的频域特征提取,应用集成神经网络对刚性路面脱空状况进行了识别.实验表明所给出的特征提取方法和集成神经网络模型是解决刚性路面脱空识别的一条较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根据铁路作业区内装卸作业的要求和特点,引入允许作业时间概念,将铁路作业区轨道门吊配置问题分为轨道门吊调度问题和数量优化配置问题.通过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对轨道门吊进行柔性调度,使装卸作业最大完工时间最小、轨道门吊作业均衡以及任务期内运营成本最低.此外,设计了基于使用权分配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选取集装箱卸车过程作为算例对算法和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轨道门吊优化配置模型能对作业区轨道门吊数量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了装卸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