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84篇
综合类   126篇
水路运输   88篇
铁路运输   100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62.
为了研究CFRP布混合粘贴技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设计了4组钢筋混凝土T梁抗剪加固试验。分别对比了未加固的试验T梁、CFRP布普通外贴方式加固的试验T梁和CFRP布混合粘贴方式加固的试验T梁,同时对于加固的试验T梁考虑了分阶段加载二次受力性能。研究表明CFRP布混合粘贴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较未加固的试验T梁有显著提高,同时比CFRP布普通粘贴加固方式提高了9.34%。在挠度变形、混凝土裂缝的抑制、箍筋受力的改善以及碳纤维布材料强度利用率上均优于CFRP布普通外贴方式。二次受力的试验T梁因加固前腹板斜裂缝已经出现,因此整体刚度有所降低,导致挠度变形大于一次受力的试验T梁,二次受力的试验T梁其箍筋应力发展水平和一次受力梁差异不大,破坏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降低了4.83%,降低程度较小。CFRP布混合粘贴加固形式中单根碳纤维布提供的抗剪贡献较大,钢板锚固件可以延缓CFRP布的剥离过程,阻止CFRP布向锚固件另一侧剥离发展。试验T梁最终破坏时,同一根CFRP布表面应变在两个钢板锚固件之间分布较为均匀且应变数值发展较大,CFRP混合粘贴加固形式充分利用了碳纤维布高强度和高弹性模量的特点,加固后CFRP布与箍筋受力协调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63.
付喜梅 《科技交流》2005,35(1):30-33
主要论述了土工格栅的性能、功能及其在路基、路面工程中的各种应用.  相似文献   
64.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交通智能发展情况,分析了发展交通智能系统(ITS)的必要性,阐述了ITS技术的组成和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以及未来实现智能化管理的21世纪的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65.
66.
介绍了汽车添加剂的发展历程,汽车添加剂质量检验标准,我国汽车添加剂市场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6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困难重重,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因此,实施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股份制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总体思路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8.
轨道电路标准分路线是专门用于轨道电路,并具有计量性质的器具,一般由导电接触装置和标准电阻线2部分组成。长期以来,轨道电路标准分路线的检测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检测部门不明确、检测手段不完备和检测标准不清楚。随着全路对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轨道电路标准分路线作为最基础的标准器具,在现场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69.
钢轨打磨作业已经变成了各个主要铁路的主要作业手段。对于钢轨打磨的应用已经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没人会怀疑其对钢轨寿命的积极效果。在经过最佳配置条件下,任何养护维修活动都可以获得最佳的养护效果。但这需要详细的计划、良好的预测,这样才能从最小的投入成本中获得最大的效益。钢轨打磨作业决不能仅仅在需要它的时候才进行,必须制订实现最佳效果的钢轨打磨策略。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