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29篇
综合类   97篇
水路运输   106篇
铁路运输   87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涌水突泥这一灾害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隧道涌水突泥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将该风险模型应用于铁峰山隧道实例中,可以较明确的表达特定条件下隧道的涌水突泥风险级别,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2.
为了获取不同类型电气化列车车体内通过窗口的工频磁场透入量及其分布特性,根据高速列车、动车、普通列车车体内磁场测试数据以及GB/T 243382009《轨道交通电磁兼容》对磁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电气化铁路供电及车体结构特点,建立了列车窗口工频磁场电磁感应模型,并将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车体内实测磁场分布与该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吻合,窗口透入工频磁场与牵引电流正相关;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的误差可控制在5%,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3.
通过对鹤大公路七鸡段的部分路段的深路堑风化岩石边坡采取钢缆格栅网面挂系统进行边坡加固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4.
朱新全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7):110-110,112
对钻孔灌注桩灌注中隔水塞卡在导管内,导管漏水、堵管、坍孔、钢筋笼错位、断桩等常遇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及处理办法,从而确保桩基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5.
对能馈式供电变流器多模块并联拓扑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CANopen的多模块并联方案.通过对系统原理和CANopen协议分析,发现CANopen网络能很好满足系统安全运行及控制性能要求:根据变流器控制原理选取了系统网络控制量,并设计了基于CANopen的系统运行机制;通过建立系统的网络控制模型,分析了网络时延对系统控制性能影响,然后确定了系统采样周期的理想选取范围;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证明基于CANopen的多模块并联能馈式供电系统网络控制方案的可行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6.
为了解决常规三电平空间矢量调制(Space Vector Modulation,SVM)方法中存在的额外开关损耗和窄脉冲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三电平空间矢量调制方法.该方法重新对矢量空间进行了划分,分为6大区域36小区域,并通过对合成矢量的开关序列的优化,实现了参考矢量从一个区域运动另外一个区域的平滑过渡,最大程度减小了额外开关损耗,避免了窄脉冲的产生.文中通过仿真及实验对所述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7.
近接隧道施工工序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昌沙区间隧道,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上下台阶法施工过程,对比分析了临时仰拱的效果及右线施工对左线和地表沉降的影响,介绍了地表沉降、受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发展情况,揭示了临时仰拱的作用和近接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和先行隧道的不利影响,为工程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8.
提出了一种新的碰撞优化方法,即将试验设计(DOE)、有限元分析(FEA)、响应面法(RSM)和遗传算法(GA)结合起来,对S形薄壁梁多结构参数进行抗撞性优化设计.通过提取实际车架上使用的S梁特征参数,建立了S梁的碰撞模型.运用方差分析(ANOVA),选取那些对S梁吸能特性影响显著的因素作为主要设计变量,采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软件PAM-CRASH进行碰撞模拟.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并结合响应面理论,建立了S梁的总吸能和最大冲击载荷的响应面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了S梁的最优设计参数.优化后的S梁在碰撞中的总吸能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9.
介绍了俄罗斯“卫星”号电动车组的设计方案、技术特点以及所采用的设备  相似文献   
170.
东日本铁路公司研制了1种新型能源列车——NE列车,该列车采用锂离子电池储能混合系统,既利于环保,又提高了能量效率。通过运行试验,确认了这种混合系统的功能对车辆性能和能量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几乎与设计的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