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强夯加固机理复杂,设计参数仍须依靠试验或经验来确定,缺乏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试夯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最佳夯击次数、有效加固深度及夯后地基承载力等控制指标,为场地试夯得到的结果提供理论依据,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直接确定强夯设计参数,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透水性混凝土桩兼顾高强度与透水性,应用在以粉土、粉质黏土为主的黄河冲击平原区能有效地加速土体固结,减少工后沉降。为了从机理上对透水性混凝土桩应用于黄泛区平原地基处治的效果进行研究,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填料选用粉质黏土并分层进行注水、静置,确保其完全饱和,透水性混凝土桩体选择3种不同的空隙率,采用快速荷载法分级加载,对透水性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桩周土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透水性混凝土桩能显著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在80%以上;加载过程中桩周土体的超静孔压得到了迅速的消散,桩周土体强度较原始强度提高了60%左右,且影响区域的半径在2.5倍桩径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液面压力差和沉降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研发出新型数字式沉降仪。该种数字式沉降仪在保证设备内液体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利用振弦式传感器测得由测点处沉降引起的液面压力的变化,从而确定该点的沉降值。该种仪器经过严格的工艺制作加工以及标定检验才可使用。通过室内检验及性能分析可知,该种沉降仪的观测精度和长、短期稳定性均较好。同时,结合应用自动化采集和远程传输控制技术,该沉降仪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4.
循环荷载作用下粉砂土路基累积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粉砂土路基累积不均匀沉降变形进行有效预测,必须合理描述其在不同应力及密实度状态下的变形规律.利用GDS动三轴仪,考虑不同初始密实度、不同初始围压及不同动应力水平,进行了一系列循环加载的三轴试验研究.动三轴试验表明,动应力水平越高、初始密实度越小、初始围压越低,则塑性应变增长率越高,但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多,增长速率逐渐减缓.同时,粉砂土累积变形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在已有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粉砂土路基不均匀变形的预测公式及相应计算方法,可较好的反映上述4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结合韩坊子桥病害检测数据,对双曲拱桥的常见病害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双曲拱桥实体模型,针对该桥的承载能力进行了检算,并对其技术状况进行了判定。由于该桥裂缝较多且承载能力不足,提出采用套拱加固技术进行维修,确定了合适的套拱厚度,并针对套拱后桥墩的稳定性进行了检算,提出了处理方法,可为同类加固构件的设计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济(南)乐(陵)高速公路试验区地层不同深度埋设孔隙水压力计,观测并分析强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 500 k N·m夯击能夯击后,强夯最大影响深度可达8.5 m,有效加固深度约为6 m,有效加固深度系数为0.490;浅层超孔隙水压力增量大于深层超孔隙水压力增量;强夯径向影响宽度可达6 m,有效加固宽度为2-4 m;单点夯后6 h超孔隙水压力趋于稳定,24 h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另外,通过室内标准贯入度试验验证了该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后加固效果明显,7 m深度内土体地基承载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力学性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喷桩复合地基是桩土相互作用形式,桩与桩间土的力学性质影响着承载力的发挥,对工程桩与桩间土的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揭示了成桩对桩间土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桩间土过渡层的概念,建立了过渡层弹性模量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8.
路堑高边坡开挖、锚固数值模拟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是基于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的数值分析方法,适合于材料的弹塑性、大变形分析以及施工过程的模拟。本文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FLAC3D),对济南绕城高速公路K24高边坡的分步开挖及锚固进行模拟,分析边坡在开挖及锚固过程中岩体的位移场及应力场,探讨静水压力对高边坡的影响。边坡监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是可靠的,研究成果对于类似的边坡工程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具体工程,提出真空降水—低能强夯联合加固技术。为评价其应用效果,埋设相关仪器对孔隙水压力、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降水降低了浅层土含水量,明显加快了施工速度,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黄泛区公路路面结构早期破损严重的机理并提出合理的处治措施,有必要深入研究粉土路基支撑强度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及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程度。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了粉土路基含水量分布规律、路基强度衰减规律及路面结构的受力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结果表明,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具有强烈的毛细现象及水敏性特征,在上部雨水渗入与底部毛细水上升影响下路基含水量有显著变化,易使路基强度发生衰减,造成耐久性严重不足,并由此找出了路基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针对道路重载运营条件使联合路基强度衰减而造成该地区路面结构早期破损严重的情况,对路床区进行掺灰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模量搭配,有效提高了路基的支撑能力和抗变形能力,使疲劳寿命显著延长,耐久性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