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35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重组PCR是一种用于体外进行基因重组的简单、高效、快速技术 ,在基因重组过程中 ,不受载体和待连接DNA片段内部自身酶切位点的制约 ,连接时不依赖于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 ,具有传统的DNA重组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2.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30 例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 anjiom aofliver,CHL)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sen receptor, ER)的表达,并以CHL瘤旁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结果ER 阳性表达于CHL 血窦内皮细胞胞浆中,阳性率为433% ;CHL瘤旁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 P< 0.05)。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生长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作用促进CHL生长  相似文献   
63.
隧道穿越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时,常常发生大变形地质灾害。隧道大变形灾害危害程度极大,主要表现为处理风险大、整治费用高、工期被延误。预防和治理高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是隧道工程界的一个重难问题。文章通过在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和毛羽山隧道进行超前导洞应力释放试验,得出了超前导洞法应力释放对大变形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内设置的超前导洞与隧道拱顶及边墙距离约3m左右时,超前导洞一般在3~7 d内达到应力释放效果;,正洞扩挖时变形量可减少约30%~40%。与不采用超前导洞法相比,正洞扩挖时变形量可减少约30%~40% 。  相似文献   
64.
65.
张集铁路旧堡隧道F3断层带突水突泥处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集铁路旧堡隧道穿过古老的太古界变质岩地层,地质复杂,围岩软弱,多次发生突水突泥,使支护受到破坏,施工长时间受阻。通过采用"泄水降压、注浆加固、管棚支护、两端夹击"的治理原则和有效的施工方案,使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66.
张梅 《西铁科技》2001,(4):32-33
本文结合310国道牛背段下穿宝成铁路的立交桥施工,通过对软弱地基线路架空方案的比选,对软弱地基线路架空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对相关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本文详细分析了轨道车在指导线路维修的作用,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8.
某车型直拉杆总成中的球头销在使用中发生断裂,分析发现:在球头销颈部断裂部位存在异常淬硬层。通过模拟试验分析,异常淬硬层的产生原因与该部位存在原始裂纹有关。异常淬硬层产生机理:球头销颈部圆角处有原始裂纹存在,因此在感应淬火过程中,尖角效应下[1],球头一侧的磁力线被球头尖角吸收,造成圆角处无感应电流,从而导致圆角未淬上火,淬硬层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69.
某型号制动盘在试生产过程中,在制动盘通风孔内壁表面出现大量裂纹。对开裂件进行宏观、微观及能谱分析认为,制动盘通风孔内壁裂纹为热裂纹,裂纹产生的原因与砂芯退让性差有关。通过降低砂芯树脂添加量提高溃散性后,经试验验证,制动盘通风孔内壁表面未再出现裂纹。  相似文献   
70.
The influence of soak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of high temperature multi-pass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for two low carbon steels (steel A: w C = 0.032% and w Mn = 0.25%; steel B: w C = 0.165% and w Mn = 0.38%) is studied on the thermal-mechanical simulator in order to rationalize the hot-rolling schedule of low-carbon steel and to promote the low-temperature heat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s of steel A are almost not affected by reducing soaking temperature, but the acicular ferrite forms in steel B when the soaking temperature is reduced from 1 200 to 1 170°C, due to its smaller initial austenite grain size according to re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