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67篇
综合类   52篇
水路运输   57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211.
为提高车辆在弯道行驶的操纵稳定性,本文中设计了一款主动倾斜式尾翼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在现有车辆的基础上加装主动倾斜式尾翼和前唇,通过空气动力学仿真找出车辆气动特性与尾翼倾角和攻角的关系。基于模糊控制算法设计可调倾角和攻角的控制策略,并通过车辆操纵稳定性仿真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在实车上加装主动倾斜式尾翼空气动力学套件并根据优化后的控制策略编写代码,基于国家标准进行操纵稳定性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装主动倾斜式尾翼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车辆相对于加装仅攻角可调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车辆、未加装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车辆在稳定性上都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212.
本文依托于国内某个海上项目,介绍了电力系统构成、继电保护方案、计算的采用的标准、防护服的选配依据等,首次对海上石油平台进行了弧闪风险评估,给出了计算结果。此外,给出了快速评估弧闪风险等级和防护服选配的方法,并给出了降低弧闪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13.
天津地区某疏浚工程采用大型绞吸船施工,最远吹距达17 km。针对单艘非自航大型绞吸挖泥船无法满足工程长吹距施工的问题,研究大型绞吸船串联施工技术。通过去除自有闲置绞吸船桥架、钢桩定位等系统,并增设锚缆定位等辅助设备的方式,针对串联施工对大型绞吸船进行适应性改造;通过对串联施工多种工况的理论计算,确定两船的最佳施工间距范围,提升大型绞吸船串联系统的生产率和稳定性,保障工程按期完成。结果表明:大型绞吸船串联施工设备改造方案及施工工艺满足工程长吹距施工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船舶停滞,提升生产率约24%,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14.
为了计算白涧河大桥汽车荷载模型,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汽车荷载数据,统计车型、车重、轴距等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图表化,获取其概率密度分布情况。同时结合国家现行规范及有限元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相对于规范的汽车荷载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车型按照汽车型号主要以2轴和6轴车为主,所占比例均约为48%。上下行车辆数量相当,行车道车辆数远高于超车道。行车道以2轴车为主,超车道以6轴车为主。超车道车重概率密度分布服从混合高斯分布,行车道车重概率分布服从威布尔分布。根据实际检测到的汽车荷载效应,得出适用于白涧河大桥的汽车荷载模型取《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Ⅰ级汽车荷载的1.1倍。  相似文献   
215.
当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时,易发生衬砌开裂、底鼓及渗水等灾害。为探索隧道底鼓变形演化机理,建立高压富水岩溶隧道底鼓变形控制体系,采用现场测试、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德江隧道高压富水段底鼓病害成因及孕育过程。研究发现:围岩中大型隐伏溶腔通过地层中复杂的岩溶管道网络与上伏暗河水源连通,导致隧道结构承受高达2.1 MPa外水压力;隧底基岩在水岩作用下劣化严重,饱和状态下基岩抗压强度仅为27.7 MPa,且其强度随浸泡时长增加而显著降低。数值计算揭示了高水压力是诱发隧道底鼓破坏的主要因素;基岩软化对隧底变形存在一定影响,但与高水压叠加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总结提出以“限排、泄压”为主,“主动加固”为辅的高压富水岩溶隧道底鼓防控基本思路,具体为“预留控制砼室+集水管引排+注浆加固基底围岩”的联合控制程序。实现深部溶腔岩溶水的可控排放,消解隧底水压力,辅以注浆重塑隧底基岩,从而改善隧道结构应力环境。长期监测结果表明: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较处治前减少了97%,隧道结构稳固。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岩溶隧道底鼓病害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6.
为检验运营阶段桥梁的安全性,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成桥运营阶段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选取满载工况,采用多重Ritz向量方法,分析了桥梁的动力特性及动力特性的参数敏感性,发现对于拉索内力,相对于恒载,活载对内力变化影响较小;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左右桥塔位移、塔底弯矩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很大,桥塔处于侧弯状态;桥梁的基频是0.171 Hz,基本周期为5.86 s,振型为反对称竖向弯曲;普通桥梁结构周期都较小,大跨度斜拉桥基本周期都超过了5 s,体现了大跨度半漂浮体系斜拉桥柔度大的特点;结构自重及刚度的变化,对自身的频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17.
袁丁  雒旭峰 《综合运输》2023,(10):133-138
为了更好的实现飞行品质监控和飞行事后分析,本文设计了可将QAR飞行数据关联到响应的地理空间和时间序列的显示平台。针对数据精度有限,提出了基于地理特征点的积分航迹分段修正模型,同时复现飞机实际垂直剖面时对气压高度进行了温度修正。以某航班实际QAR数据为例,通过数据筛选和仿真计算,并对数字地球进行二次开发,复现的飞行航径与时间空间相互关联,从而为飞行品质监控、安全评估以及事故/事故征候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18.
山岭公路隧道掘进施工方案的选择,对隧道工程施工效率、成本和环境保护影响较大。现以甘肃地区实际工程为依托,分析隧址区地质状况对隧道掘进施工的影响因素,选取影响隧道掘进施工的因素并建立施工方案可选性分值指标;以隧道工程掘进施工中影响施工成本的超欠挖控制为因素构建经济性分值指标;以各种施工方案对隧道工程环境造成的污染建立环保性分值指标;综合考虑可选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指标,提出隧道掘进施工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19.
盾构掘进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控制是现代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盾构掘进状态,提出一种预测和控制盾构掘进参数的智能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多个影响盾构掘进参数的非线性因素,建立了6种基于机器学习与海鸥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SOA-ML)盾构掘进参数智能预测模型,并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最佳预测模型判别方法;进一步利用最佳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PSO算法的掘进参数控制方法。以金华至义乌至东阳市域轨道交通工程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运用结果表明:SOA算法可有效地对机器学习算法的超参数调优,且SOA种群数量越大,搜索的范围越广,最佳适应度收敛性越快;6种算法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根据层次分析法对预测模型进行性能排序为BP>ELM>CNN>RF>SVM>LSTM;基于BP-PSO的盾构掘进参数预测和控制过程具有消耗时间小、预测与优化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