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67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速铁路隧道列车振动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隧道-围岩相互作用的动力计算模型,分析围岩条件、列车运行速度、隧道底部结构设计参数以及基底状况对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随着围岩级别的提高、行车速度的增加和基底软弱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仰拱厚度、填充层厚度和仰拱矢跨比的减小而增大.隧道底部结构厚度...  相似文献   
92.
浅埋隧道开挖纵向地表变形预测及其基本规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将隧道围岩看作一种随机介质,将隧道开挖所引起的上覆岩土体的移动看作一随机过程,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对浅埋隧道施工所引起的纵向地表移动与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推导了相应的地表下沉、水平移动、倾斜、水平变形以及地表弯曲曲率的计算公式。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计算结果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浅埋隧道开挖引起的纵向地表移动与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得出沿隧道纵向开挖只对工作面前后一定范围(2R)地表建筑物产生明显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3.
连拱隧道与人防洞室连接段的空间受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连拱隧道与人防洞室连接段进行了空间受力分析,重点探讨了人防通道开挖对隧道正洞结构及中墙产生的影响.其计算结果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可为其它同类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基于结构安全性的偏压隧道初期支护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剪切滑移理论确定的初期支护安全性评价方法,对典型偏压隧道初期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锚杆的设置能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锚杆长度可以提高其支护效果,但当锚杆达到一定长度后,加固改善逐步趋于不明显;各偏压角度下,拱顶和拱脚的安全系数均大于5,拱腰和墙脚在部分支护参数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小于1,拱腰和墙脚是支护结构的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95.
营盘路江底大跨隧道施工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西岸南线A型大跨段为实例,对复杂条件下浅埋大跨江底隧道的施工安全性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未采取任何地表加固措施的条件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南线A型大跨施工时,地表沉降达72mm;临时支撑拆除时,初期支护轴力、弯矩和剪力增大明显,结构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还需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96.
97.
基底脱空条件下铁路隧道行车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瑶山隧道基底病害,在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基础上,建立隧道-围岩相互作用动力计算模型,研究基底脱空对铁路隧道行车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隧道基底脱空距离增加,隧道底部结构动力响应和损伤增大,且脱空距离超过一定深度后变化加剧;对于内侧单边脱空、两侧对称脱空和中间扩展脱空方式,当脱空距离分别达60、60、180cm时,需采取限速、加固等措施保证隧道行车安全。各脱空方式中,以两端向中间脱空方式所受影响最大。在该脱空方式下,当脱空距离从0cm增加到90cm时,底部结构竖向位移最大增幅达1.5倍;加速度最大增幅达17.2倍;主应力最大增幅达3.2倍;损伤值最大增幅达1.4倍。当脱空距离达120cm时,底部结构已发生破坏。可见,基底脱空对结构稳定和受力极为不利,将加剧结构损伤破坏。研究结果可为铁路隧道行车安全性评价和基底脱空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99.
隧道浅埋软弱围岩段双下侧导坑施工性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某隧道软弱围岩下穿公路段在原台阶法施工中出现地表下沉、开裂等问题,提出双下侧导坑施工方法,分析其传力机制,并应用MIDA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一步研究该工法的施工性态。结果显示:(1)该工法能改善隧道的受力,施工的关键步为环形土的开挖,核心土对隧道受力是有利的;(2)隧道的薄弱位置是侧导坑的坑脚、侧导坑和隧道的搭接地方、隧道的墙角和拱脚位置;(3)在有侧导坑条形基础的条件下,局部加固其下方的地基对改善围岩变形与结构受力的效果不明显。从经济及加固效用的角度考虑,施工时加固重点应在侧导坑的条形基础本身,如基础的厚度、侧坑与隧道的搭接地方、侧坑的拐角等;若围岩不稳定,应保证在有核心土的存在下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室内污染物的多箱物理模型,建立地铁内空气污染物的平衡方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结合地铁客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站台和区间隧道内CO2浓度的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地铁的正常运营时段,站台内污染物浓度比较稳定,且空气品质较好;而区间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随客流量变化而变化,且空气品质较差。增加新风通入量可整体提高区间隧道内空气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